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是研究吡啶-2-羧酸铜的合成,化学结构的表征和某些生物学的功能,目的是减少猪饲料中铜的添加剂量和减少粪便中铜的排放,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铜源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分成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吡啶-2-羧酸铜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利用4种不同的方法合成吡啶-2-羧酸铜,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X-衍射分析得出4种吡啶-2-羧酸铜的结构基本一致,均为同一种配位的化合物,分子式为Cu(C6H4NO2)2,纯度为97.12%,Cu含量为20.15%。第二部分吡啶-2-羧酸铜对仔猪有效使用剂量的筛选将140头15kg左右的仔猪,按试验要求分为7组,6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0 mg/kg Cu(铜源于硫酸铜),试验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0、125、110、100、90、80 mg/kg Cu(铜源于吡啶-2-羧酸铜)。试验期为21d。结果是:试验Ⅰ、Ⅱ、Ⅲ、Ⅳ组的ADG(平均日增重)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Ⅴ、Ⅵ组则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试验Ⅲ、Ⅳ、Ⅴ组ADFI(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2.30%、2.30%和5.63%,而Ⅰ、Ⅱ、Ⅵ组则分别下降了1.25%、7.04%和3.22%;试验组的FCR(料肉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各组血清TP(总蛋白)浓度均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而血清中BUN(尿素氮)的含量和T-CHO(总胆固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CP(铜蓝蛋白)、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Cu/Z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结论是:添加来源于吡啶-2-羧酸铜的90 mg/kg Cu与来源于硫酸铜的140 mg/kg Cu的促生长效果和血液生化指标相当,证实了在仔猪饲养阶段,可用吡啶-2-羧酸铜替代硫酸铜,铜的有效利用率可提高35.71%。第三部分三种铜制剂在仔猪阶段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试验随机选择60头体重相近的仔猪,分为三组,对照组添加140 mg/kg Cu源于硫酸铜,试验两组分别添加90 mg/kg Cu源于蛋氨酸铜和90 mg/kg Cu源于吡啶-2-羧酸铜,比较它们对仔猪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血清铜、粪便铜的影响。结果是:添加吡啶-2-羧酸铜与蛋氨酸铜,粪便中铜的含量分别比硫酸铜组降低了30.17%和29.45%,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生长性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血清铜)差别不大。结论是:添加90 mg/kg Cu源于吡啶-2-羧酸铜、90 mg/kg Cu源于蛋氨酸铜与140 mg/kg Cu源于硫酸铜的促生长效果相当,并且能够大大减少粪便铜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四部分生长育肥猪添加不同铜制剂对组织、粪便含铜量的影响选择70kg生长育肥猪60头,分为两组,对照组添加25 mg/kgCu(源于硫酸铜),试验组添加25 mg/kg Cu(铜源于吡啶-2-羧酸铜),比较两者对组织、粪便含铜量的影响。结果是:试验组血清铜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89%(p>0.05),而粪便铜比对照组降低了63.69%(p<0.01);试验组肝脏中铜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如肾铜、心铜、肌肉铜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3.98%(p<0.05)、7.22%(p>0.05)和26.08%(p<0.01)。结论是: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吡啶-2-羧酸铜可以减少粪便铜排泄量,减少猪肉中铜的残留量,提高猪肉的生物安全性;肝脏是猪体内储铜的重要器官。第五部分不同铜制剂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将吡啶-2-羧酸铜、硫酸铜、烟酸铜及蛋氨酸铜以淀粉为载体与维生素B2、B6均匀混合,分别在试验的0d、7d、15d、30d、60d取样,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维生素B2和B6含量。结果显示:硫酸铜组的VB2在第60d比第0d降低46.55%,烟酸铜组则降低35.27%,吡啶-2-羧酸铜组则降低34.73%,蛋氨酸铜组降低38.16%;硫酸铜组的VB6在第60d比第0d降低50.81%,蛋氨酸铜组降低40.22%,烟酸铜组则降低39.15%,吡啶-2-羧酸铜组则降低43.44%。说明了饲料中的有机铜可以减少对维生素的的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