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翼藤基于代谢-免疫反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球RA总体发病率约为1%,患者群体规模非常庞大。现有常规RA治疗药物虽能缓解症状,但不能遏制疾病进程,且毒副作用明显。蝉翼藤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主要用于RA治疗的少数民族传统植物药。本团队前期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外炎症,并对多种体内关节炎模型具有可靠治疗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制备了活性组分。本研究首先基于炎性巨噬细胞模型确定活性组分中关键性成分构成与药理活性特点,进一步分析固有免疫与能量代谢应答干预对蝉翼藤体内抗风湿活性的积极意义。方法:1.在细胞层面遴选巨噬细胞靶向性活性成分:利用WB技术分析XRF对LPS预刺激RAW264.7细胞内主要炎症通路的影响,并根据活细胞靶向吸附分析策略,初步确定XRF中TLR4高亲和力活性成分;进一步利用分子模拟,细胞热转移分析,免疫共沉淀,ELIS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免疫荧光等技术手段论证特定结构芳香族衍生物具备靶向TLR4抑制作用,是蝉翼藤阻断巨噬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物质基础。2.在动物层面阐明蝉翼藤活性成分干预免疫-代谢反馈的初步机制及其对RA治疗活性的影响:建立CIA模型,予以MTX(0.33mg/kg)及XRF-SU或XRFME治疗(剂量均为50mg/kg)。此后持续观察CIA进展,并于28天后处死大鼠。基于足爪形态学及HE/SOFG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初步确定XRF对CIA治疗活性的特点;进而采用表达谱芯片技术,遴选治疗涉及的靶点与通路,以免疫组化、ELISA、WB、LC-MS等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在共培养体系,进一步利用QPCR,ELISA,WB等方法分析不同病生理条件大鼠来源巨噬细胞与脂肪细胞的应答作用,检测代表性活性化合物XAN对上述反馈过程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治疗意义。结果:1.XRF可抑制LPS预刺激RAW264.7细胞内TLR4/NF-κB通路的激活。2.XRF中代表性成分XAN可靶向结合RAW264.7细胞表面受体TLR4,抑制后者二聚化。3.XAN可以缓解LPS刺激诱发的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大量分泌,减少细胞核内p-p65的积累,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4.XRF治疗能降低CIA大鼠血液中TNF-α、IL-1β和IL-17α浓度,抑制关节内JNK和NF-κB通路激动,阻断巨噬细胞M1型极化。相对于MTX,其关节保护作用更为突出。5.基因芯片分析提示,XRF能够显著上调以胶原为代表的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相关基因及RA通路总体产生恢复性调控作用,同时该治疗对PPAR家族具有深远影响。6.代谢组学分析表明,XRF治疗降低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水平,并抑制了二型胶原的降解。7.体外实验中,XAN上调巨噬细胞PPAR-γ的表达;抑制前脂肪细胞PPAR-γ表达,减少脂联素分泌和SCD-1蛋白表达。SIRT1表达呈现同步的反向调控趋势。XAN对滑膜细胞中MMP3表达的负面作用在巨噬细胞-前脂肪细胞共培养系统中得以进一步加强。结论:1.蝉翼藤中以XAN为代表的活性成分可选择性通过与巨噬细胞上TLR4直接结合,抑制TLR4/NF-κB的激活及随后的促炎细胞因子过量分泌,进而缓解关节及其他部位的局部炎症,避免固有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兴奋及免疫稳态破坏。2.上述物质对脂肪与免疫系统中PPAR-γ通路具有差异化调控功能,通过兴奋巨噬细胞内PPAR-γ同时抑制脂肪细胞内PPAR-γ,产生持续的抗炎及抗脂质蓄积活性,消除或弱化FLSs产生的侵蚀性病理性改变的外部环境,改善RA/CIA条件下的关节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胁迫(高温和低温)情况下湖北钉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原和葡萄糖这四种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两种主要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的含量变化情况,以探索钉螺在温度胁迫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变化消耗情况以及有氧代谢水平,以期进一步完善环境胁迫(低温或者高温)状态下钉螺机体的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变化等基础资料,为不断深入了解钉螺并进一步控制钉
目的:探究杜鹃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 simsii Planch,TFR)通过基质相互作用分子(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STIM)/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modulator,Orai)调控的钙库操作性钙内流(Store-operat
目的:研究含羞草碱(L-mimosine,L-Mim)是否通过影响Notch1/Twist1/eIF3a信号通路,进而抑制II型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MT)而产生抗纤维化作用。方法:1.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CON)、博莱霉素(Bleomycin,BLM)模型组、BLM+L-Mim(5 mg/kg)剂量组和BLM+L-Mim(10 mg/kg)剂量组,每组
目的:基于各组大鼠转录组测序结果,从整体水平探讨NCALD基因功能及豆腐果苷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08只大鼠(SD,雄性,2月龄),体重(200±20g),一周适应性喂养后,84只大鼠被用来构建CUMS抑郁模型。整个实验分成2部分:第一部分探讨NCALD功能,实验分组为:sham(control+saline)、CUMS+saline、CUMS+AAV、CUMS+AAV-siNCALD。第二部
目的:结合药动学、药效学指标确定真武汤量效关系并评价真武汤的组方合理性,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多组分试验,尝试优化真武汤组方配伍。方法:1.药动学实验(1)建立同时检测大鼠体外及生物样本中包括乌头碱(AC)、苯甲酰乌头原碱(BAC)、新乌头碱(MA)、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次乌头碱(HA)、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6种二萜类生物碱的HPLC-MS/MS方法:色谱柱为安捷伦 ZORBAX Ecl
目的:探讨orexin-A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GlyR)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7~12天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雌雄不拘。麻醉后,快速轻柔地分离出含腰骶膨大部的脊髓,借助震荡切片机切取400~500μm厚度的切片若干,用木瓜蛋白酶(Papain,0.18 g/30 mL人工脑脊液)消化20~30 min后,将切片移入新鲜常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和记忆能力减退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是由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产生和降解失衡,导致Aβ在脑内沉积,具有神经毒性的Aβ聚集、氧化应激等导致神经元死亡,从而引起脑内一系列病理改变。有证据显示与人类共存的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十分显著。它们不但在消化、营养、生长、免疫、炎症等方面发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术后入住重症医学科的肠源性脓毒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液体复苏等治疗,TEAS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及内关穴,采用疏密波、4-6Hz电刺激,每次30分钟,每天3次,共电刺激3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并连接电极片,不给予电刺激
目的: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脓毒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雄性SPF级大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TP干预组和多黏菌素组在大鼠造模术后分别于4h、28h后腹腔注射药物进行预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HAME组)、脓毒血症模型组(CLP组)、TP低
目的:观察安石榴苷(Punicalagin,Pun)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安石榴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2±3g健康小鼠(C57BL/6)60只,雌雄各半(雌雄分开饲养),将48只C57BL/6小鼠以9种CUMS方法在28天内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Pun给药高、中、低剂量用药组(50、25、12.5mg·kg-1)和模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