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滇东海峰喀斯特盆地样地和流域尺度溶蚀成土速率,探讨溶蚀成土的影响因素,证实现行植被恢复模式的合理性。在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11月7日一个水文年,选取盆地内云南松纯林、云南松次生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与石灰岩灌丛和原生元江栲栎林样地下石沟和土面小生境,运用标准溶蚀试片法对比分析土下溶蚀成土速率,根据修正流域溶蚀成土平衡模型计算兰石坡海子小流域溶蚀成土速率。以期为界定滇东喀斯特盆地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3种云南松林下溶蚀差异较小,快于原生林和灌丛。各样地小生境雨季溶蚀明显快于旱季,垂直剖面上,旱季次生林石沟、人工林和纯林的石沟和土面随深度增加溶蚀加快,原生林土面和灌丛石沟溶蚀先加快后减慢,次生林和灌丛土面与前者相反。雨季人工林、纯林石沟和土面、灌丛石沟随深度增加溶蚀加快,次生林石沟相反,次生林和灌丛土面随深度增加先加快后减慢,原生林土面下逐渐减慢。水平方向上,表层溶蚀差异较小;土下20cm,雨季纯林土面溶蚀最快,次生林石沟最慢,速率分别为71.28 t?km-2a-1和13.41 t?km-2a-1,旱季纯林石沟溶蚀最快,灌丛土面最慢,速率分别为13.28 t?km-2a-1和3.97t?km-2a-1;土下40cm,雨季和旱季均为纯林土面溶蚀最快,雨季速率为112.67t?km-2a-1,原生林土面溶蚀最慢,旱季速率为3.16 t?km-2a-1。(2)纯林土下全年成土速率为0.31 t?km-2a-1,是云南松人工林、次生林、灌丛和原生林样地成土速率的1.17倍、1.76倍、2.3倍和4.98倍。雨季与全年相比,同种样地甚至同一小生境的雨季成土速率较高,变率大,证明雨季岩溶作用最为强烈,同种样地甚至其下同一小生境雨季成土速率不仅较高,差异相较于全年也更大。自然演替下的云南松次生林和人为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较原生林和灌丛雨季成土均较快;雨季对各样地小生境成土的影响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林分和生境差异对成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比3种云南松样地雨季成土质量占全年的比例可以发现,差异较小,说明不同云南松林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热条件对溶蚀成土的影响不大。(3)兰石坡海子小流域旱季溶蚀速率为43.1 t?km-2a-1,随土壤深度增加溶蚀先减慢后加快;雨季溶蚀速率为812.51 t?km-2a-1,全年为427.81 t?km-2a-1,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加快。流域内旱季成土速率为3.83 t?km-2a-1,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加快;雨季变化趋势和旱季相同,成土速率为63.15 t?km-2a-1,雨季水热条件好于旱季,成土速率约为旱季的16.5倍;全年成土速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加快,速率为33.49 t?km-2a-1。(4)土壤含水率和pH与成土速率呈正相关,孔隙度、EC、SOC和K10与成土速率呈负相关。pH、含水率等与成土速率关联度较强,对成土影响更大。可知,水热条件对岩溶作用的进行起决定作用,对成土起促进作用,土壤孔隙度、EC等抑制了成土,各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于碳酸盐岩,控制着岩溶反应的进行。云南松恢复模式下各小生境土壤孔隙度和渗透率小于原生林和灌丛,土壤黏性强,土壤水滞留,加速了成土,土壤含水率与成土速率有较好地对应关系,即土壤含水率高的层位成土快。但各样地间含水率与成土速率对应关系差异明显,原生林土壤含水率低(21.23%),成土速率低,纯林土面含水率偏低(24.65%),其成土最快,人工林土壤含水率高(29.85%),成土也较快。随着云南松植被演替加快了喀斯特地区成土速率,有效证实云南松作为石漠化恢复树种的合理性,其下土面小生境溶蚀成土最快,可作为今后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生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