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b光伏探测器表面钝化研究及工艺实践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e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红外材料的发展史上,InSb材料在制作中波红外探测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InSb光伏探测器制作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工艺是成结和表面钝化。 InSb光伏探测器表面钝化,采用了Jones和Doo认为的半导体钝化结构中所使用的钝化膜层双层结构的最佳结构SiO<,2>+Si<,3>N<,4>钝化层<[1]>。 本文重点研究了InSb光伏探测器表面钝化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要介绍了沉积SiO<,2>+Si<,3>N<,4>钝化层的设备PECVD的特点。 (2)对PECVD沉积的SiO<,2>、Si<,3>N<,4>薄膜做了一些必要的检测,其中有红外光谱对SiO<,2>钝化薄膜主要成分的分析、Si<,3>N<,4>薄膜应力随温度变化的测试、椭圆偏振仪对SiH<,4>/NH<,3>不同比值沉积的Si<,3>N<,4>薄膜的折射率进行了测试,并把测试最佳结果应用到增透膜实际厚度的计算中,得出了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的厚度,并且Si<,3>N<,4>薄膜的增透作用比SiO<,2>薄膜高5%左右。 (3)对InSb裸片、InSb表面沉积Si<,3>N<,4>单层膜和沉积SiO<,2>+Si<,3>N<,4>双层钝化薄膜做了退火实验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在440℃下退火60mm,InSb表面沉积SiO<,2>+Si<,3>N<,4>双层钝化薄膜没有明显的变化,Si<,3>N<,4>薄膜不能在InSb表面单独承担退火的保护,为InSb FPA器件的离子注入后长时间高温退火做了有益的尝试。 最后将SiO<,2>+Si<,3>N<,4>双层钝化薄膜应用于InSb光伏探测器表面钝化,制作出来的InSb光伏探测器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用户的要求,甚至某些指标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用户提出的指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准一维纳米结构吸引了很多科研人员的关注,而在其中,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是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一方面由于各种不同的生长方法被不断的发明出来,更重要的是,半导体纳米结构在
本篇论文详细研究了耦合下的双组份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局域物质波(孤子)和可控制的约瑟夫森隧穿效应。笔者首先给出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一般理论,得出了处理耦合下的双组
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太阳漫射板的星上定标方法,包括星上反射率定标及星上绝对辐射定标的原理与实现、太阳漫射板BRDF星上衰减的监测方法与实现以及太阳漫射板特性验证和定标模型
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简称FSS)是一种具有空间滤波功能的电磁功能材料,它通常由周期排布的金属谐振贴片或金属谐振缝隙图案构成,由于其呈现的优良选频
等离子体内部表面材料(尤其偏滤器靶板)上高的粒子和热流是当前托卡马克以及未来磁约束聚变装置实现高功率、长脉冲放电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许多靶板热和粒子流沉积的相关
测定固体物质晶体结构的常用方法是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然而,许多固体材料难以或不可能获得满足单晶结构分析所需的单晶尺寸和质量,同时新材料探索初期获得的固体材料也大多
多铁性材料是指的同一材料内部同时具有(反)铁电、(反)铁磁和铁弹有序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序的材料,通过不同有序度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可以使材料具有新奇的物理特性,如磁电、磁
对磁性薄膜的研究不但可以加深人们对低维纳米材料磁学性质的了解,还会在挖掘其在自旋电子学方面潜在的应用。随着外延技术的发展,在金属或是半导体材料上生长几个或是几十个原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体相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奇的光学、电学以及磁学等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采用物理、化学气相沉积及电沉积的方法在基底上生长了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信息存储、催化、光电转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纳米材料尺寸、结构、成分的均一性对于实际应用以及理论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纳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