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火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目前国内外仅对单个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有所研究,而对结构的整体耐火性能及抗火设计方法的研究尚未开展。论文在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与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编写了ANSYS热分析程序,分析了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各截面的温度场,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关文献的验证。其次,建立了常温下求解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火灾下施加“静力荷载水平”提供依据,有限元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然后,通过算例验证了采用ANSYS软件进行结构抗火性能分析的可行性,经济准确地计算出了组合框架在不同时间的抗火响应。最后,设计了一榀单层单跨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对其在火灾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软件的模拟计算,以及实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ISO-834升温曲线作用下,构件截面的温度场分布是不均匀的,故单纯地采用临界温度来判定结构是否失效是不准确的;(2)荷载水平对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耐火极限影响很大,总能找到一个最佳荷载比,使得组合框架的耐火极限达到最大;当荷载比一定时,防火保护层厚度对组合框架的耐火极限影响显著,而其他参数对组合框架耐火极限影响很小;(3)高温下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钢板的局部屈曲;(4)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不加防火保护时的耐火极限仅为8~15min左右,多数情况下需要采取防火保护才能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5)由于填充混凝土的吸热作用及其能有效阻止薄壁钢板局部屈曲的过早发生,组合框架的抗火性能明显要好于同等条件的纯钢框架结构。
其他文献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不区分结构材料和结构类型,对建筑物采用单一的隐含结构影响系数(2.8125),对各种结构体系取相同的地震作用,钢结构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
随着土木建筑业的发展,桩基用量不断增大。现有的设计方法不完善,使桩基设计中桩间距较小,布桩较密,群桩效率低,造成浪费,所以对群桩基础工作性能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
本文采用了摩擦摆这种减震方法,将FPS设置于维修机库支承柱列柱顶与屋盖结构连接的部位,代替屋盖的支座,使FPS装置的下部连接于各柱柱顶、上部连接于屋盖网架或大门桁架的对
与传统供热制冷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我国以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受气候特征及建筑物负荷特点的影响,地源热泵系统
与传统预制桩型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大、成桩质量可靠、施工周期短、单位承载力造价比便宜、设计选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在高层建筑或桥梁等工程中被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单个柱构件、单榀梁柱框架结构和包含斗栱在内的梁柱结构的振动反应及其整体结构在振动过程中的阻尼与摩擦耗能的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阻尼后,由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结构隔减震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多高层结构。而其在大跨网格结构中的应用则较少,特别是大跨网格结构的多维隔减震研究属于新型的
巨型框-筒组合结构属于一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巨型结构新体系。结构由主次两级结构组成,具有传力明确、整体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等优点。目前关于这种结构
合理设计的各种结构体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度储备,其所能承受的地震作用要明显大于设计地震荷载。为简化抗震设计工作,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抗震规范基于中震设计,即利用结构的
本文分别对原状土与重塑土进行了饱和及非饱和的压缩与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原状土与重塑土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土的结构性对原状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并在岩土破损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