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老年病人为观察对象,在麻醉手术期间全程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score,BIS),并在BIS指导下增减全麻药物和调控麻醉深度,探讨BIS监测在老年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病人选择: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ASAⅠ~Ⅱ级病人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5岁~80岁,体重40~70 kg,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血管疾病及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史,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大于24分。有严重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嗜烟、嗜酒,术中失血大于300ml等患者除外。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8h,并随机分为BIS组(n=30)和对照组(n=30)。术前用药:长托宁0.5mg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病人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10~12 ml·kg-1·h-1速率输注复方乳酸林格氏液,补充术前禁饮缺失的液体量,连接生命体征监测仪Dash-4000监测心率、血压、SpO2。BIS组将特制电极分别贴在病人前额正中、右侧眉弓上2cm、右眼角外1cm处,连接麻醉深度监护仪,连续监测BIS。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用咪唑安定0.04mg·kg-1、芬太尼2μg·kg-1缓慢静脉推注后,用Graseby-3500泵以3ml·min-1速度持续输注丙泊酚。BIS组:当BIS值降到45~50时停止推注并立即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对照组静注丙泊酚1.5~2.0:mg·kg-1致意识消失后立即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插管后接Datex、Ohmeda-7100型麻醉机控制呼吸。麻醉管理:两组患者插管后均用Graseby-3500泵持续输注丙泊酚50~150μg·kg-1min-1,维库溴铵1~2μg·kg-1·min-1,瑞芬太尼0.05~0.15μg·kg-1·min-1维持麻醉。关闭腹膜停止输注肌松药。收缩压低于80mmHg或低于基础值的20%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麻醉深度调节:BIS组通过BIS值的变化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手术结束前10分钟开始降低丙泊酚输注速率,将BIS值调控到65~75。对照组根据病人血压和心率变化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手术结束前10分钟,逐渐降低丙泊酚输注速率减浅麻醉。
监测指标:
(1)两组患者均记录入室(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lmin(T2)的血压、心率、SpO2。手术期间每5分钟记录上述值。
(2)记录麻醉诱导及术中药物的用量。
(3)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两组患者术毕均送入麻醉恢复室每1分钟进行一次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记录两组病人的麻醉恢复时间(手术结束至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
(4)简易智能状态评分:分别于术后1、2、24小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评分,评价病人认知功能。
结果:
1,麻醉诱导期丙泊酚用量:BIS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两组病人麻醉诱导用药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但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BIS组(P<0.05);
3、术中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对照组明显高于BIS组;
4、术毕拔管时间、病人麻醉恢复时间BIS组短于对照组(P<0.05);5、丙泊酚总用量,BIS组小于对照组(P<0.05);6、两组病人手术后1小时,2小时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BIS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和指导麻醉用药剂量,可使老年病人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麻醉用药更加科学合理;可预防麻醉过深,提高老年病人麻醉安全性;术后苏醒、拔管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更快,有利于老年病人术后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