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动物疫病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曾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实施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成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被世界各国所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兽医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层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管理的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上,以安徽省生猪产业为例,系统研究动物疫病产生的影响和防疫费用对养殖户的行为以及生猪产业的影响。1、国内外动物疫病风险分析和防控体系的研究表明,国外发达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控根据不同疫情采取不同措施,主要有扑杀、强制免疫、年度免疫等,发展中国家多采用扑杀和强制免疫相结合的方法。2、以安徽省生猪易发的三种疫病为例,论证了量化不同生猪疫病风险的可行性,得出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导致的生猪死亡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且可以为后续保险政策的制定以及保费的厘定提供理论支撑。3、基于养殖户的视角,对随机选取的113户生猪规模养殖户开展实证分析,以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切入点,从微观视角研究了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并得出现行政府主导的防疫体系,其目标导向与养殖户自身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揭示了政府投入逐渐增加、防疫效果未能改善的主要原因。4、研究表明,动物疫病对安徽省的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防疫费用支出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防疫费用对养殖户行为的影响。有效防控既需要财政资金的不断投入,更需要发挥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分为二大方面:一是从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管理层面:深化疫病风险研究,建立疫病风险分布参数体系;建立畜牧商业保险,构建完善的畜牧保险体系;制定合理防控政策,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防控外来动物疫病,建设无规定疫病区,二是从养殖户自身层面:完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养殖技能培训,形成结构化培训机制;宣传、普及疫病相关知识,提高养殖户对疫病的认知程度;降低养殖户为享受相关服务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