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功能区划是对区域生态环境实施分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成因的准确识别,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环境敏感性对地理空间进行分区。开展科学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划是明确生态脆弱与敏感区并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山西省长子县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然资源现状,运用土壤侵蚀模数法、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等数学方法及ArcGIS、ERDAS等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长子县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长子县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最后,系统地提出了长子县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表明:长子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四个等级。其中高度敏感区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97%,主要分布于申村水库和鲍家河水库以及木化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中度敏感区占65.72%,分布最为广泛,县境内的各个乡镇均有分布;轻度敏感区占26.56%,主要集中在县境的中部区域,包括碾张乡、岚水乡、常张乡和大堡头镇的大部分区域;不敏感区占1.75%,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慈林镇的北部区域以及色头镇南部少量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表明:长子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为极重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重要五个等级。极重要区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63%,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的浊漳南源流域和北部岚水河流域上游区域,以及申村水库、鲍家河水库、木化石自然保护区、河头水源地、大京水源地、常张水源地、色头水源地、南源水源地和岚源水源地;重要区域占20.22%,主要分布在县境的西部和南部区域,包括石哲镇的大部分区域,以及碾张乡、南陈乡的南部区域;中等重要区域占51.23%,各个乡镇均有分布,尤以碾张乡、常张乡、石哲镇和南陈乡的分布较为集中;比较重要区域占16.09%,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的平川区,包括丹朱镇和宋村乡的大部分区域;一般重要区域主要以斑状分布在县境的东部,包括鲍店镇、岚水乡、宋村乡的部分区域,以及丹朱镇、南漳镇、大堡头镇、慈林镇的少量区域。通过对长子县重要生态因子、生态环境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等的研究,将长子县分为2个生态功能亚区,6个生态功能小区,明确各生态功能小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为实现长子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