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社区道路分级模式及“交通安宁”设施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1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居住社区交通规划导则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从微观层面探讨居住社区交通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和措施。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居住社区道路规划指导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分析了当前我国居住社区道路规划指导标准存在不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从道路的分级模式和道路设施的“交通安宁”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居住社区道路在小汽车快速增长背景下的规划设计对策。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道路分级体系的比较分析,根据我国居住社区交通的特点,明确各级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所应承载的交通量,期望建立适合我国居住社区的道路分级模式,从整体上控制居住社区道路系统的形态特征,满足道路的基本通行功能。而在道路设施的“交通安宁”设计上强调在道路系统中不同地点和不同层次,实行不同的道路优先权分配方案,从而使得居民追求的人性化生活空间与汽车的顺畅通行达到和谐。为我国创建居住社区交通规划“底线式”指导标准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措施的支持。 最后,本文选取深圳市莲花二村作为案例分析研究的对象。根据莲花二村的交通现状分析及其结果,充分应用本文研究成果缓解区内停车问题和对人车冲突严重的区域进行改造设计。
其他文献
榫卯节点作为传统木构建筑的核心技术问题,是解读传统木构建筑的关键。对榫卯节点的理解,如果局限在榫卯样式、做法的层面,没有超越工匠式的经验传承式的理解方式,榫卯的结构、构
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空间的交往性研究是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的一个角度。它必然要和空间所承载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的行为发生关联。本文分别从人的行为和场所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博览建筑类型中自然光的应用,博览建筑对于自然光有着既需要又排斥的矛盾要求。自这一建筑类型问世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便没有停止过。自封闭的亚历山大科
本文以建筑的基本问题:营造为出发点,选择云南剑川民居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剑川民居为土木结构体系,在材料和结构上具有较为清晰的营造逻辑性。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总结前人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虽已达到40%,但农村人口在本世纪头20年里仍将占据我国人口的主体。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即使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明天,农村人口数量仍然不可小觑。
中国社会经济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公众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市民社会在中国开始
在现代社会多元的建筑设计思潮中,“折叠”是一种非线性的、混沌思想的建筑设计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笛卡尔空间体系,以建筑围合体系中面的“转折”、“突变”等交接关系生成“
中国地域广阔,建筑是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历史痕迹。岭南地区作为我国建筑文化最具地域特色的地区之一,研究其有代表性建筑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岭南建筑发展研究的一部分,并对当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尼契说:“今日工业先进国的主要资本,不是物质设备,而是创造、发明,是其居民的才能和教育,乃至知识和经验”。教育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
我国地处最大的陆地板块欧亚大陆东南部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且大部分疆域处于北纬30°至北纬45°之间,属于全球最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气温年、日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