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在生育期妇女高达5-10%,希腊和美国的调查发现PCOS的发病率分别为9%和4%。本病的临床表现、生化参数的改变及发病机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这已成为妇科领域最复杂的研究热点。临床症状上则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延后、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不孕、肥胖、多毛、黑棘皮等。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医学对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飞速,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都没能真正起到根除病变的作用,也没有取得持久消除症状的效果,病情仍有可能复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研究发展迅速,在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查阅大量文献表明,有关PCOS的证侯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少,对于PCOS遗传学的研究虽时见报道,从家系遗传方式方面的研究,至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没有一个得到确证,仍需更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且目前尚无中医辨证分析肥胖型与非肥胖型PCOS的症状表现,亦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因此,探讨PCOS不同表型相关参数发生改变的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分类可能存在的联系,指导选用与证型紧密相关的指标评价疗效,从而建立本病中医证候与理化参数的统计模型,并为本病的中医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探讨PCOS不同表型相关参数发生改变的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候分类可能存在的联系。为选用与证型紧密相关的临床疗效软指标评价提供基础,从而建立本病中医证候与理化参数的统计模型,并为本病的临床辨治及中医疗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病例的直接观察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表型的PCOS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研究,总结并归纳PCOS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结果:1、纳入病例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上以肾虚血瘀证多见,其次为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及肾阴虚证分别居第三、第四。2、内分泌六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各证候的相关性:FSH与脾肾阳虚证、肝郁血热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分别是1.636、1.824,LH与肾虚血瘀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是1.086;PRL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是3.068,E2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是17.424,PRG与肝郁血热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是1.366。3、胰岛素三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INS与脾虚痰湿证、肝郁血热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分别是1.132、1.211,空腹GLU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2.685。4、其他各相关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多毛评分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1.200,腰臀比例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2.424,体重指数与脾虚痰湿证、肝郁血热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分别是1.075、1.735,痤疮评分与肝郁血热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为2.533,母性遗传因素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危险系数2.819。5、内分泌改变在各证候之间的差异:LH/FSH>3在脾虚痰湿证及非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及非脾肾阳虚证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明临床上LH/FSH>3时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较常见。研究结论:本次调查研究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上以肾虚血瘀证多见,其次为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及肾阴虚证分别居第三、第四。内分泌六项中FSH、LH与肾虚证呈正相关:PRL、E2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胰岛素三项中INS、空腹GLU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腰臀比例、体重指数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痤疮评分与肝郁化热证呈正相关。母性遗传因素与脾虚痰湿证呈正相关,父性遗传因素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临床上LH/FSH>3时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