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美学是融合了中西方翻译学和美学的一种翻译理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深化,逐渐形成趋于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的翻译美学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末,其中,刘宓庆的《翻译美学导论》系统地梳理了中外翻译美学理论,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翻译美学理论。近一百年来,翻译美学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而在戏剧方面却少有涉及,原因在于戏剧本身具有独特的二重性:阅读性和演出性。本文先回顾了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中关于审美客体的属性和审美构成的理论;结合20世纪初以来戏剧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以及戏剧翻译美学的探索,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总结出戏剧文本普遍具有的翻译美学质素:诗性美、表演美、文化异质美;又从诗性美、表演美和文化异质美三个层面分析了莎士比亚原著《奥赛罗》作为翻译审美客体所具备的审美信息。根据总结得出的戏剧翻译美学质素,本文以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奥赛罗》为研究对象,以原剧本的审美信息为导向,分析朱生豪在译本中如何呈现这些美学质素。选择莎士比亚作品是由于其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认知度和最大的研究量,而朱生豪的译本则受到了众多翻译理论家和中国普通民众的认可。诗性美层面,本文分析了语音、用词和句段的审美信息,选取了公爵和勃拉班修以及伊阿古所作的打油诗作为研究对象;表演美层面,本文从戏剧语言表演性的具体特点切入,以伊阿古、罗德利哥和勃拉班修的对话及奥赛罗和苔丝狄梦娜的台词作为研究对象;文化异质美层面,本文以文化象征元素为切入点,选取剧本中不同人物提到的宗教术语、历史人物以及巫术织就手帕的故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是对戏剧与翻译美学结合的一次具体探索,以抽象思维将戏剧二重性恰当地融入翻译美学理论;同时也试图拓展翻译美学理论在戏剧这一特殊文学体裁方面的应用,以对翻译美学理论在戏剧翻译方面的应用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