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骨的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在鼻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80例鼻骨正常的患者平均分为4组,保持球管电压120KV不变,分别用常规剂量(125mAs)和低剂量(75 mAs、50 mAs、25 mAs)进行扫描,其它参数不变。由三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各剂量组的横断面图像及不同算法的重组图像的质量,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将20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用常规剂量(125mAs)和低剂量(25 mAs)进行扫描,并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 结果: 80例鼻骨正常患者中各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轴位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1),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各组骨算法重组图像与软组织算法重组图像质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5mAs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常规剂量扫描的20.0%,各组长度剂量乘积(DLP)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0例鼻骨骨折患者中,X线诊断16例鼻骨骨折,2例骨折可疑,2例正常,但均无法明确诊断为哪一例鼻骨骨折以及是否伴有复合骨折;常规剂量125mAs组均明确诊断,低剂量25mAs组1例鼻骨骨折诊断为可疑,其余均明确诊断。 结论: 鼻骨低剂量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大幅度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采用软组织算法的VR图像优于骨算法VR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