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而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激活进而抑制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石。尽管近年来关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获益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此外,抗血小板药物在发挥有效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潜在性出血风险,有时这种风险甚至是致命性的。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现状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进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性研究,分析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现状,探讨影响规范化应用的因素,为我国老年人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诊治的2771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单用氯毗格雷组、阿司匹林氯毗格雷联合应用组、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组,然后根据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规范进一步分为规范化组与不规范组。了解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比较并分析影响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因素。采用均数±标准差或者率和构成比描述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组间各个临床资料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77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共2221例,占80.2%:未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50例,占19.8%;单用阿司匹林648例,占23.4%;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率83.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率67.6%;入院时存在吸烟史、饮酒史、肥胖、诊断为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倾向于应用阿司匹林,入院时年龄>75岁、合并消化性溃疡、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患者是影响阿司匹林应用的主要因素。2.277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氯毗格雷治疗的患者共1965例,占70.9%;未应用氯毗格雷治疗的患者806例,占29.1%:单用氯毗格雷407例,占14.7%;冠心病患者中氯毗格雷使用率78.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氯毗格雷使用率43.5%;入院时存在吸烟史、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倾向于应用氯毗格雷,入院时年龄>75岁、饮酒史、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后循环缺血、合并消化性溃疡、贫血的患者是影响氯毗格雷应用的主要因素。3.277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双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1030例,占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人数的76.7%。冠心病急性期患者双联抗血小板使用率82.6%,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患者双联抗血小板使用率53.1%;高龄患者、女性患者、存在饮酒史的患者应用单联治疗的概率高于双联治疗,急性期患者、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脂血症的患者倾向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卒中、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倾向于应用单联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倾向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存在出血倾向是单用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因素。4.2771例研究对象中,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共2305例,占83.2%;不规范的患者466例,占16.8%;入院时存在吸烟史、诊断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较好,入院时年龄>75岁、进行介入治疗、诊断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合并贫血的患者往往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较差。结论1.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率整体较高,但较既往文献报道有所偏低,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2. 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率均高于氯毗格雷。3.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因素,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率高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83.2%患者能规范化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但仍有16.8%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5.年龄增长、并存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介入治疗、出血顾虑等是影响我院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