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旅游文本的人际意义研究——功能语言学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必然会涉及到语言使用者的相互对话和交流,因而人际功能便显得尤为最重要。人际意义功能源于韩礼德(Halliday,1994/2000)的三大元功能,是指人类如何利用语言来与他人交流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关系。本论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英旅游文本如何实现人际意义。   近年来对旅游宣传语篇的研究不多,从人际意义视角开展对汉英旅游语篇的对比研究则更少。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语气和情态展开,而关于人称、时态等因素对人际意义的影响却缺乏研究。因此,笔者从旅游行业机构和权威网站上收集了几十篇典型的汉英旅游宣传册作为此类文本语料,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主要从语气、情态、人称和时态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旅游文本中人际意义的几种实现方式。   在Halliday和Thompson有关人际意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语料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旅游文本中人际意义的实现与语言的语气、时态、人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相同之处表现如下:(1)语气方面,汉英旅游文本最常使用的是陈述语气,意在向读者提供旅游信息,而非用命令或其他的语气;(2)时态方面,二者都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为主导,因此来向读者或旅游者传达其当前的旅游信息和美好的前景;(3)人称体系中,二者都以第二人称代词为主,使文本更具交流性。(4)情态方面,二者都以柔和的中低频率和概率来传达和旅游读者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愿,而无“义务、强迫”性的字眼来要求读者接受相关信息。   汉英旅游文本的在人际意义方面的不同之处在于:(1)在语气方面,英语文本中的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远多于汉语旅游文本,使得英语旅游语言句式更丰富;(2)在人称体系中,汉语更多的使用非人称(如旅游吸引物)作主语,这使得汉语旅游文本更加客观和正式。而英语文本中使用的人称代词多于汉语文本,更容易营造一种便于交流的轻松氛围,尤其强调第二人称的使用;(3)在时态体系中,汉语语旅游文本中过去时态明显比英语文本中出现的更多,来强调其历史性的人物、事件和信息。可见汉英旅游文本在人际意义的不同表达层面,都反映了两种语言的在更高层面(如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的不同影响。   本文以江西旅游文本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汉译英翻译对策:适当把汉语中的非人称代词译成人称词作主语;减少过去时态的使用,代替更多的现在时或将来时:综合考虑译者的文化背景等等。笔者希望借此研究来加深读者对旅游文本及其人际意义方面的理解,丰富旅游文本的研究,给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幽默的传达和创造又往往是借助于语言来完成的,因此研究语言幽默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现象。对于电视情景喜剧而言,语境这一因素在理解情景喜剧幽默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禁忌语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在英语确立其全球通用语言地位以及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今天,认识和了解英语禁忌语乃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中
《为奴十二年》是美国黑人作家所罗门·诺瑟普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他被卖为奴的经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美国内战前夕,地点是美国南部的蓄奴州。这部小说根植于美
数量词,是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词类。其精确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得语言得以精确量化,也使得我们想要描述的事物更为具体形象。在日语和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数量词,而日汉
在“9.11”之前,很难论述一个较为一贯或统一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但随着袭击的发生,一个清晰的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断言依靠美国的武力来推翻“独裁”统治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1939--)是一位蜚声中外,极受欢迎的英国当代作家。   她深刻同情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不平等待遇。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绝大数作品探讨聪明能干,受过高等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1943-)是加拿大当代移民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移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和视角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遥望》,一经问世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荣
作为美国最知名的华裔作家之一,谭恩美虽然作品丰富但却颇受争议。随着《喜福会》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她曾一度被指责为东方主义者的代言人。为正其名,谭恩美在其后期的作品
《懐凰藻》是现存域外最古的汉诗集。本论以其中具有海外背景的诗人为分析对象,试图重新审视《懐凰藻》。   全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就本论的选题背景、《懐凰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