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收集病例研究总结慢性胃炎不同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候及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样本来自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份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其回答或填写《中医体质与分类判定标准》和《慢性胃炎调查表》。最后整理收集的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建立运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慢性胃炎不同病理与中医证候及体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65∶1,男女的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慢性胃炎发病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70岁,青年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年、老年、少年。慢性胃炎中医分型与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最常见的为喜吃辛辣油腻(82.03%)、饮酒(62.5%)、吸烟(54.69%),另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也不少见。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余下依次为胃溃疡、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炎、食管炎、胃息肉。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前三位临床症状为胃脘部疼痛、大便不调、食后饱胀。慢性胃炎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余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阴不足证,各证候中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慢性胃炎体质分布依次为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依次好发于胃窦、胃体、全胃。慢性胃炎中医分型与病变部位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变检出率依次为慢性炎症(100%)、活动性(23.43%)、固有腺体萎缩(18.75%)、幽门螺旋杆菌(17.97%)、肠上皮化生(14.83%)、异型增生(10.93%)。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每一证候中都可以看见,病理分级主要以轻度与中度感染为主。不同证候中活动性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脾胃虚弱证检出率最低,而活动性的检出主要见于湿热质及痰湿质类人体。腺体萎缩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主要集中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3类人群。肠上皮化生以胃阴不足证检出率最高,主要集中发生于阴虚质与阳虚质两类人群中。异型增生以胃阴不足证的检出率最高,主要发生于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等四种偏颇体质中。慢性炎症与中医证候及体质均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旋杆菌与中医证候有统计学意义,与体质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性、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与中医证候及体质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与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炎症与中医证候及体质均无相关性。幽门螺旋杆菌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与体质无相关性。活动性、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与中医证候及体质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