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废弃物增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循环经济是被世界广泛认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经济发展模式,而资源再生产业则是循环经济中唯一逆向的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关键。所以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来说,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高其效率水平,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对我国不同区域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发现我国各地区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水平存在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还可以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建议,从而提高各地区以及整个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促进再生资源产业整体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后,选取了我国20个省份(市)2005-2013年的再生资源产业(以废弃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业代替)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研究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以及变化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具有以下特点:①总体来看,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效率水平处于中等偏上,2005-2013年期间,其平均水平为0.807,随时间变化较平稳,一直在0.8上下波动;②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的差距,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774,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725;③各省市之间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值存在明显的差异,2005-2013年的平均效率值最高为江苏省的0.939,最低为黑龙江的0.444。在影响因素估算结果中表明:①国有资产的比重与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无效率呈现显著的开口向上抛物线关系,说明行业发展初期,国有企业能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对国有企业的投入反而会制约该产业的发展。②与国有资产比重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与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无效率存在显著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起促进作用。③工业发展水平与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无效率呈现负的线性关系,表明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的进步。④城镇化率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无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城镇化率对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起促进的作用。⑤当地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无效率呈现负的相关关系。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值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处于东部的城市,技术效率值较高;处于中西部区域的城市,技术效率值较低。最后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再生资源产业相关的政策建议:推行再生资源产业产权多元化经营;提高再生资源产业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业制造技术水平;注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升;加强再生资源产业跨区域交流与合作。
其他文献
从80年代初恢复发行国债开始,以90年代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不论在融资规模和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现代主义绘画中的一种流派,超现实主义者善于打破人们固有思维和传统意识,引导我们用质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也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创作的
本论文主要运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知识简要分析信息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生产力要素在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殊运动规律,特别着力于转型经济历史阶段的我国股票市场上中
期刊
电子保险丝NIS5112rnNIS5112是安森美公司生产的电子保险丝IC.该芯片采用8引脚SOIC封装,内部结构及其在应用中的外部元件连接如图1所示.rnNIS5112用于12V的系统,输入电压Vin
加强预备役部队党委集体领导,必须着眼预任委员寓军于民的特殊性,发挥预任委员军地工作协调作用,努力探索富有预备役部队特色、适合双重领导要求的路子,提高部队全面建没的
埃德蒙德· 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发起了一场独具特色而又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正是通过这场运动,现象学成为公认的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我认为不懂得现象学还原
任何社会的生产归根结底都要同人的消费相联系.人的消费不但使最终消费产品有了归宿,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着人们自身.人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是社会最终产品
前不久,趁去西安开会的机会,我特意到西安城东郊寻访灞桥古柳,体验古人离别时“灞桥折柳”的意境。站在古灞桥遗址上,眼前灞水流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Not long ago
该文通过探讨银行脆弱性的历史演变过程、内在机理、评估方法和脆弱性防范理论;设计和实践了适合中国运用的脆弱性评估体系;并对如何防范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提出了对策.文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