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成人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水平的现状调查,分析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水平的关系及成人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薄弱项目,为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喘专病门诊就诊的非急性发作期的17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哮喘门诊护士进行指导其填写《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然后进行肺功能FEF、FEV1检测,计算FEV1预计值,医生根据患者的日间症状、夜间憋醒情况、活动受限情况、需要使用缓解药的次数、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检查结果等指标将患者的疾病控制水平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三个等级。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PEF、FEV1、ACT得分与疾病控制水平的相关性,R为相关系数,P<0.05说明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强。分析成人(年龄≥18岁)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170名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77.070±13.891,疾病控制水平为完全控制的有68例,占40.00%,自我管理能力得分88.927±6.206;部分控制的有39例,占22.39%,自我管理能力得分80.769±7.778;未控制的有63例,占37.05%,自我管理能力得分61.984±7.297。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PEFPred%、PEV1%、ACT得分、疾病控制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43、0.708、0.79、0.843(P<0.05)。自我管理能力的五个维度与疾病控制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由高到底排列依次是:用药情况、就诊情况、病情监测、避免诱因、症状的识别及处理,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0.660、0.640、0.601、0.404(P<0.05)。五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就诊情况(3.311±0.811)、症状的识别及处理(3.076±0.740)、用药情况(2.734±0.887)、避免诱发因素(2.053±0.445)、病情监测(0.715±0.388)。患者病程大于10年的有138例,占81.17%。不同病程的患者(1-5年、6-10年、11-20年、21~30年、31-40年、41-52年)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5,P>0.05),切与疾病控制水平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840,、0.807、0.752、0.908、0.851。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为良好、中等、差的三组患者间PEF、PEV1、 ACT得分、疾病控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自我管理水平差的与其他两组间PEF、PEV1、ACT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组与中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8、-0.311、0.388、0.316(P<0.05)。与病程、吸烟史、家庭收入、工作情况(在职或不在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相关。女性哮喘患者自我能力高于男性,无配偶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有配偶者,文化程度高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文化程度低者。结论:(1)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控制水平呈正相关关系;(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者优于文化程度低者、无配偶者优于有配偶者,因此在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教育者应多关注男性、文化程度低者及有配偶者。(3)自我管理水平差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哮喘疾病控制水平影响更大;(4)病程与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相关,提示不论病程长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均有助于提高疾病控制水平;(5)促进哮喘患者进行病情监测是目前哮喘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