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媒介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传播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媒介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终极目标。而且,在我国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官方色彩,媒介公信力也被赋予特殊的政治意义,被视为政府取信于民、引导舆论能力的综合体现。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中央以及各级党委机关报、刊、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不断受到来自新媒体的挑战。这种挑战从市场份额的竞争,到对受众的争取,一直延伸到对于媒介公信力的比拼。这些竞争看似只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理论命题。根据媒介环境学的观点,技术的变革不是叠加性的,而是生态性的。一种新技术并非仅仅是在旧技术上追加什么东西,而是改革一切,所以新技术往往会挑战旧技术,在时间,注意力,金钱,威望和“世界观”上向旧技术发起攻击。新媒体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媒介对传统媒体所构筑的媒介环境的瓦解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瓦解首当其冲的表现便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权威性和信誉度的削弱。新媒体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真实的定义和新闻价值的垄断,甚至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于新闻自由的界定。一旦传统媒体无法将自身融入新媒体所营造的更为开放和透明的媒介环境之下,那么它最终将失去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开放的广大受众的信任与认可。新媒体所引发的对于媒介公信力问题的争议,如果单从内容分析的角度予以解释是不足以全面概括的,因为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媒介公信力所维系的就是传统主流媒体社会主导媒介的地位,而媒介公信力争议的背后所暗含的就是媒介地位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性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将其置于当下这个媒介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从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出发,对媒介公信力的构成元素进行细致而又全面的考察,唯有这样才能给出更为科学、客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