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皮毛、呼吸、气道反应性(PC20值)、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肺组织中P物质(Substence P ,SP)的含量改变、蛋白表达、基因表达和受体NK1的蛋白表达,以及肝组织中SP的含量改变,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科学内涵,为该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24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IBS模型组(下称模型组)两组,每组12只。采用18天循环接受六种不同的慢性应激刺激(冷水游泳、夹尾、禁水、禁食、电击、昼夜颠倒),同时每天采用纸带束肩,前肢及胸部以限制其搔抓头面部的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D-IBS)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的变化;采用气道反应性实验方法测定引起大鼠气道内压Paw升高20%的组胺浓度即PC20值;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和肝组织中SP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中SP和NK1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SPmRNA表达。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状态:对照组大鼠活泼好动,皮毛有光泽,呼吸均匀,呼吸频率平均为74.21次/分钟等;模型组大鼠则出现泄泻、激惹好斗、皮毛杂乱无光泽、呼吸不平稳,呼吸频率平均为109.64次/分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快(P<0.01)。2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肺泡结构清晰,连续,肺泡壁完整,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不连续,肺泡壁不完整,肺泡腔扩大,间质偶有出血、炎细胞浸润。3 PC20值:模型组大鼠气道内压Paw升高20%的组胺浓度(PC20)为(0.06±0.02)与对照组(0.46±0.12)比较,明显下降(P<0.01)。4肺组织SP含量: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含量(298.62±12.58)与对照组(73.04±9.45)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肝组织SP含量: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P含量(51.27±8.51)与对照组(48.93±5.40)比较,没有差别(P>0.05)。6肺组织SP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蛋白阳性指数(PI值)(28.34±10.38)与对照组(16.58±6.43)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肺组织SP基因表达: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SPmRNA/β-actin(灰度)为0.52±0.16与对照组((0.46±0.09)比较,,表达明显上调(P<0.01)。8肺组织NK1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K1蛋白阳性指数(PI值)(16.13±7.58)与对照组(10.56±4.23)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 IBS模型大鼠的皮毛杂乱无光泽,呼吸不平稳且频率加快。2 IBS模型大鼠气道敏感性明显增强。3 IBS模型大鼠肺组织中SP的含量升高,而肝组织中SP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4 IBS模型大鼠肺组织中SP和NK1蛋白表达上调。5 IBS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SPmRNA表达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