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当前PICC带管患者居家期间维护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从规范化管理角度,重点从环境、制度、操作、记录等方面组织专家制定一套符合区域内PICC护理门诊质量管理特点的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通过实施该标准化方案,从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进而规范区域内PICC护理门诊同质化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PICC带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德尔菲法制定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基于文献回顾法形成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雏形,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邀请21名天津市静脉治疗护理专家、医院感染专家、医生对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初稿进行两轮函询,明确标准条目及内容。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评价专家积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可靠性,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判定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和一致性。采用“界值法”,结合函询结果及专家建议,对标准化方案条目进行删除、新增、修改,最终达成一致。第二部分采用类实验研究评价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的干预效果:在95%置信区间、5%抽样误差情况下,以文献报道PICC静脉炎发生率为基准,计算出样本量为280例。按照纳排标准,便利选取2018年10月~12月就诊的280名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月~12月就诊的280名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采用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通过市级、院级3个月的培训和6个月的院内应用,干预方法包括集中培训、操作演示、现场一对一指导等。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落实PICC专科护理门诊管理及患者维护,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分别调查干预组、对照组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并统计两组患者PICC静脉炎发生率、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ICC导管感染发生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差异,用Z检验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经过德尔菲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经过两轮函询和修订,第一轮、第二轮操作条目重要性赋值分数分别介于3.46~4.75、3.78~5.00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介于0.00~0.60、0.00~0.12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53、0.34(P<0.05)。最终确定的管理标准包括管理体系、布局设施、环境管理、物品管理、人员管理、操作管理、记录规范、质控管理8个维度19个条目。第二部分:共对560例研究对象完成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280例,对照组280例。研究结果显示,与并发症相关的指标,干预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07%,较对照组的1.79%明显降低。与PICC带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相关指标,干预组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51.60±14.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18±15.12)分(P<0.05)。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三个维度干预组得分分别为(17.42±5.06)分、(22.96±2.55)分、(18.38±2.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2±5.19)分、(20.48±4.11)分、(17.49±2.94)分(P均<0.05)。结论PICC护理门诊质量标准化方案从管理体系、布局设施、环境管理、物品管理、人员管理、操作管理、记录规范、质控管理8个维度对PICC护理门诊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在理论层面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在实践层面通过对带管患者实施标准化的维护服务,并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带管期间的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和异常情况处理能力,从而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值得在区域内PICC专科护理门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