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这四种语言现象在中英文语篇中都很常见,它们在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出的衔接理论体系中被称为语法衔接手段。形合与意合是两种不同的组句谋篇方式。每一种文化受自身哲学传统、思维模式和语法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对传达意义所采取的句子结构和语篇模式都有着不同的偏好。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其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而对形合和意合两种方式的不同偏好是其差异之一。 许多学者研究了英语和汉语在组句谋篇上的区别,认为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并且探讨了形合与意合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探讨语法衔接手段的翻译。本文运用吉迪恩·图里关于译文可接受性的理论,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比较了英汉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的异同,并探讨了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英、汉语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其差异首先表现为语法衔接手段在这两种语言中不是一一对应的,其次英语和汉语对于这四种衔接手段有着不同的偏好,因而它们在英、汉语中出现的频率不同。英、汉语在语法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对于英汉和汉英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为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需要认真对待衔接手段。在理解原文时,译者不仅要重视字句的意思,还要重视语篇中句内和句际间的关系。汉语注重隐性衔接,只要意义能够清楚地传达,衔接手段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因此语义关系密切的语篇在形式上可能十分松散。而英语则倾向于显性衔接,通常会把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一一交代清楚。 因此,英语语篇中适用的衔接手段在汉语语篇中不一定适用,反之亦然。为了在译文中体现译语的组句谋篇方式,译者经常对衔接手段做出恰当地调整,从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在英汉和汉英翻译时,一种类型的衔接手段经常要改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衔接手段,以符合译语的行文习惯。此外,汉译英时,译者通常需要添加衔接词以达到译文的顺畅,完全保持原文本的行文方式可能导致语篇松散拖沓,甚至出现语法错误。英译汉时,译文要尽量体现汉语形散神聚的特点,一些衔接手段可以省略不用,否则会造成译文冗赘。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描述了英语和汉语在组句谋篇上的差异,并介绍了撰写本文的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作者首先回顾了前人在衔接、形合和意合领域所做的相关研究,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即吉迪恩·图里的准则理论以及韩礼德和哈桑的语法衔接体系。在第三章中,结合前人的研究,作者给出了形合与意合两个术语的定义,并讨论了形合与意合对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其翻译的影响。第四章讨论了四种语法衔接手段在中英文语篇中的翻译。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首先总结了在语法衔接手段的翻译中可采取的策略,同时还指出总体说来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但是英语中也有意合结构,汉语中也有形合结构。并且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形合结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表现之一就是英译汉作品中关联词和代词的大量运用。最后作者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