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生理机制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左右眼间距的存在,使得同一空间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投影存在位置差异,称之为视差。立体匹配旨在研究如何准确鲁棒地计算左右图像的视差,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背景。随着新的数学工具的引入,目前基于数学和工程的立体匹配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计算结果,然而还无法与人类快速、精确、鲁棒的立体感知相媲美。因此,探索人类的立体匹配机理,建立基于神经生理机制的立体匹配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视差计算的问题。   本文从视皮层神经元的视差检测机制出发,对立体匹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主要工作如下:   为了建立基于神经生理机制的立体匹配算法,本文对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在生物立体匹配方面的主要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涉及的视皮层区域包括初级区域中的V1、V2、V3区,以及背部通道的MT、MST、IPS和腹部通道的V4、IT区。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著名的视差能量模型以及它的一些推广型模型。   视差能量模型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描述V1区神经元视差选择特性的模型。虽然它可以解释很多V1区神经元的神经生理特性,但还有一些神经生理学的发现是它无法解释,例如,V1区神经元对反相关随机点立体图的响应要比对随机点立体图响应弱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视差能量模型:首先,利用左右眼感受野内的信号差异对神经元的响应进行调制,然后再结合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计算细胞群响应,从而得到刺激物的视差。加权视差能量模型一方面很好地解释了V1区神经元对反随机点立体图的响应比随机点立体图响应弱的生理特性;另一方面,基于加权视差能量模型的视差计算精度比现有的基于神经生理学的其它方法高,甚至高于一些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   从生物的立体匹配过程出发,本文提出了一种图像视差计算的层级模型,具体包括:(1)提出了一种符合心理学实验结果的归一化视差能量模型,减弱了刺激物对比度变化和在感受野中的位置变化对神经元视差响应的影响;(2)利用视皮层视差功能柱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不同倾向视差神经元的汇聚方法;(3)根据不同脑皮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提出了一种两层网络模型来解决V1区神经元编码视差的歧义问题。实验表明,视差计算的层级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纹理重复和纹理不丰富区域的视差计算精度。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双眼信息融合到匹配完成的过程经历了多个视皮层区域。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差计算模型。该模型由4个卷积层组成,逐层利用待匹配点周围神经元的视差调谐响应来纠正该点处神经元的视差调谐响应,使得模型从低层到高层的输出结果精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正确视差处神经元的响应逐步增大,同时错误视差处神经元的响应逐步被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差计算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从双眼信息融合到匹配完成的过程,高层神经元能够对低层神经元输出结果中产生的错误进行一定的纠正。
其他文献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是一种基于电容传感机理的过程成像技术。现阶段ECT技术的理论还不够完善,成像速度和成像精度的相互制约限制了EC
精馏塔是石油化工生产的核心装置。由于精馏塔的常规检测技术以及控制方法往往过于保守、能耗大,而软测量技术及先进控制方法能够弥补常规控制时控制效果不佳情况,而且适用于
该文建立了社会系统控制论模型,通过模型模型仿真证明了所提出的社会可持续性观 点的正确性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还讨论了与社会系统结构特性有关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Web2.0的盛行,当前社会媒体呈现出新的特点:重视用户交互(如建立链接关系、添加标签等)、信息更新频繁、内容多样、拥有海量内容等。这些特点为用户获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以TMS320F2812DSP为数据处理核心的绝对式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提出了实用和创新的方法对系统的误差进行了修正与补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设计中注意使用性能出色、集成度高的元件,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实现了系统向一体化和小型化的迈进。感应同步器测角系统是一种精确测量角位移值、实时显示测量数据的数字化位置检测设备。本测角系统采用360对极绝对式圆感应同步器作
高速飞行器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了高速飞行器的研究。飞行器进入大气层高速飞行的过程中,光学头罩与高速气流发生剧烈的相互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来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中制造和交付的协同调度过程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带有时间约束的单机制造与运输交付协同调度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单机制造和多客户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考虑有容量限制单台运输车辆批量运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一直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而传统的基于数学模型的最优控制在面对模型不确定的复杂动态系统时常难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因此,采用基于数据的控
工业过程中的很多控制系统在实际运行时都存在性能缺陷,若没有定期的维护,控制系统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过程控制系统中两种广
该文共完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运用QFD(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工具一帮助质管人员进行设计质量评估;2.在QFD中引入多目标规划模型,优化和权衡QFD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