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初,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两权分离的局面致使公司出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于是独立董事制度应运而生。人们希望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后,其他国家也逐渐加入到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队伍中来。我国的治理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或国有股“缺位”的现象。大股东通过违法担保、关联交易等“隧道行为”掏空公司财富,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国有股“缺位”导致管理层肆意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2001年我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从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原因和各国引进这一制度的目的来看,监督才是独立董事最本质的职能。因此本文聚焦在独立董事监督上,并且用监督效力来作为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的尺度。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约束盈余管理、监督关联交易和规范信息披露等多个角度研究了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运行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可以确定的是,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达到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这一制度还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外部约束市场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独立董事监督效力不强,很多情况下甚至已沦落为公司的“花瓶”。在这种背景之下,确定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途径,从而有针对性的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建议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已有文献中涉及到的影响独立董事监督效力的因素与衡量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强弱的标准有很多。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回顾,特别是对已有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的研究,选取并归纳了三类影响独立董事监督效力的因素,即独立董事的监督能力、意愿和行为,共包括五个具体的影响因素——独立董事知识结构、相对薪酬、兼任公司数、会议出席率以及发表异议意见。对于衡量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强弱的标准,本文选择的是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了盈余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不对称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保护中小投资者,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一个突出特征。然而,管理层与大股东在追求其各自利益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或掩盖自身的某种利益目的,通常会通过提前确认收益或推迟确认损失的方式来提高公司盈余,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可以有效减少这两者操纵会计数字、虚增会计盈余的自利行为,从而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监督效力越强,会计稳健性水平越高。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三类影响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得出能够显著提高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这些因素增强会计稳健性的途径。同时,本文还根据公司治理环境的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组研究,探寻当公司治理强弱有别时,这三类因素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变化,通过比对两个维度下分组回归的结果,了解公司治理环境对三类因素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所以,本文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有利于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明确在公司治理强弱有别的环境下,这些因素是否依然能增强独立董事的监督效力,从而为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和完善我国已有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有效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该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问题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方法,同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首先,通过对独立董事概念和基础理论的介绍,明确独立董事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其本质职能——监督职能,同时归纳出其在履职过程中负责的主要监督点:一是有效监督管理层,防止管理层为获得自身利益滥用经营权,保护全体股东的利益。二是有效监督大股东,防止他们通过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隧道行为”掏空公司财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本文根据已有制度的相关规定归纳出了影响独立董事监督效力的三类因素,并且分析了它们影响监督效力的作用途径,同时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出了前人对于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本文归纳出的三类因素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本文介绍了独立董事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结果,为选择会计稳健性作为监督效力衡量标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研究假设。根据之前的研究思路,本章提出了具体的研究途径,即通过研究各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及公司治理水平对这些关系的影响。基于本文的研究路径,提出了研究假设,假设H1至H3是关于三类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而H4是关于在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这三类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的变化。第四章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2006年--2012年A股市场中的165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知识结构、相对薪酬、发表异议意见均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兼任公司数与会计稳健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会议出席率和会计稳健性不存在显著关系。这些结果表明,除了会议出席率这一结果与假设不符外,其他回归结果均和预期相同。另外在进行分组回归时,两个维度下的结果类似,均表明公司治理环境会对各影响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有显著影响。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与不足。通过上一章的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改善独立董事知识结构、提高相对薪酬、降低兼任公司数和发表异议意见均能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这说明通过这四条作用途径能够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同时,有关政策制定者在考虑从这四条途径来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的公司治理水平。只有先从其他方面提高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如减少CEO董事长两职合一或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制度制定者关注和规定的既定因素才能达到其预期效果,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本文的不足有三点:第一,只采用了以应计项为基础的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但是如同我们在正文中解释的一样,我国的证券市场所处的阶段使得本文选择了这一方法来计量会计稳健性;第二,本文主要是参考我国已有制度《指导意见》选取归纳了三类影响因素,研究它们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然而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能够影响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最后,本文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只选择了CEO董事长两职合一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个维度来衡量公司治理水平高低,进行分组回归。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根据我国已有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归纳出了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三类影响因素,研究这些因素是否能增强独立董事的监督效力。基于相关理论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归纳出了《指导意见》中有相关规定的三类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影响因素。这样,本文的结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为已有的制度规定提供建议及证据,达到真正改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效果。(2)研究了这三类影响因素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之前研究独立董事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文献较少,也没有人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来研究影响独立董事监督的因素。因此,本文对独立董事监督的影响因素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不但可以丰富独立董事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研究成果,也能够为研究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开启一个新的视角。(3)在研究影响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作用过程中考虑了公司治理的影响。文本在实证部分根据公司治理的强弱进行了分组回归,探讨了公司治理对影响因素增强独立董事监督效力中影响作用,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新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