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病害是限制我国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当前,我国梨主要病害尚未得到根本性地控制,新的病害又不断出现,一些次要病害也有可能上升为主要病害。而在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轻防重治思想。生长季节前期对病害的病原认识不明,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同时,大量常规化学药剂的使用,使许多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明确我国梨主产区病害种类、建立梨病害快速诊断技术以及筛选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我国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明确我国梨产区梨病害的种类,2007年和2008年对我国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省区10个县市的梨树主要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绘制成梨病害分布图,已上传至本实验室主办的梨树病害防控网(网站域名:http://lsbh.njau.edu.cn/)。调查发现:江苏省梨轮纹病为害最为严重,安徽省梨炭疽病已上升为第一病害,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梨腐烂病尤为突出。此外,4个省区梨黑斑病均有发生且危害也较为严重,陕西省蒲城县部分梨园突现梨白粉病,60%以上叶片感染此病。本研究分离了梨轮纹病、梨炭疽病、梨黑斑病、梨腐烂病、梨白粉病的病原菌,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梨轮纹病、梨炭疽病、梨腐烂病、梨黑斑病和梨白粉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贝伦格氏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梨黑腐皮壳菌(Valsa ambien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梨球针壳菌(Phyllactinia pyri)。根据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属不同种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Bb1/Bb2检测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引用报道的两对引物E1/E2、AAF2/AAR3分别检测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一步利用此3对引物分别建立了快速检测及诊断梨轮纹病、梨炭疽病、梨黑斑病技术,为生产上提供技术服务。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4种不同病原真菌中引物Bb1/Bb2、E1/E2、AAF2/AAR3分别只能从B.berengeriana、C. gloeosporioides、A. alternata基因组DNA中扩增到一条分子量326bp、329bp、340bp的特异性条带,这三对引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pg、lpg和10pg。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结合梨轮纹病菌特异性引物Bb1/Bb2进行巢式PCR扩增,可以使引物Bb1/Bb2检测灵敏度至少提高105倍,应用此方法直接对梨组织进行检测,亦可以检测到潜伏侵染的梨轮纹病菌。而用引物E1/E2和AAF2/AAR3对感染了梨炭疽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梨组织进行常规PCR检测,可以快速稳定地检测到病原菌。在实验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1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有效药剂的筛选并测定其毒力。通过EC50值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均表现为最高毒力,其EC5o值分别是0.1195mg/L、0.0426 mg/L;50%异菌脲悬浮剂对梨黑斑病菌毒力最高,其ECso值为0.6964 mg/L;对梨炭疽病菌、梨轮纹病菌、梨黑斑病菌都具有较高毒力的杀菌剂是: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40%氟硅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商品名:胜世)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商品名:世高)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悬浮剂。本实验为田间选择合适药剂防治梨炭疽病、轮纹病、黑斑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