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歌》是王安忆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获得了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和“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引起了文学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人们从作品是“上海历史肖像的折射”、是“上海市民精神的镂刻”、是“作者小说观念的尝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作品中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而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为深入地探索命运问题是《长恨歌》的主旨之一。所以本文将通过对《长恨歌》的解读,诠释王安忆在作品中对人生命运的理解和探索。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命运与人生叙事,包含命运与人生叙事、命运与承受者两个层面。《长恨歌》中作者是借故事的叙述人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理解的。在叙述人看来,人的命运首先是由宿命决定的,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挣扎,最终都难以摆脱宿命之网的笼罩和掌控。其次人的命运还要受到缘分等因素的影响,使人生命运带有了神秘色彩。另外人生历程中许多事件的福祸相依不断转换,使人生命运更加扑朔迷离难以预知。因此,个体生命要经常无奈地承受命运中的悲苦,承受人生历程中的孤独,但是面对悲苦的人生命运,人们也不会安之若素,他们总是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虽然带给他们的大多是西西弗斯般的徒劳,但他们从未畏惧和退缩过,表现出许多处身立世的韧劲儿。第二章、命运与城市,包含上海与上海人、个性品质与命运、价值选择与命运三个层面。《长恨歌》中的叙述对象是一群上海弄堂居民,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和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就了上海人了独具特色的精明雅致、务实勤劳、坚韧宽容等个性品质,也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选择和人生追求,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命运走向。同时他们对自己生存城市的深刻认同,促成了上海人对上海的宿命般的上海情结,这对人物命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章、命运与性别,包含女性魅力与命运、女性追求与命运、性别关系与命运三个层面。独具特色的东方巴黎上海,造就了与众不同的上海女性。上海女性的个性魅力和不怕打击失败的人生追求,使她们的命运充满了传奇色彩。同时作为女性,她们无法摆脱男权社会中的传统思想和规范的制约以及女性自身特点的局限,再加上她们人生历程中遭遇到的男性自身弱点的影响,使她们的命运变得更加跌宕起伏。第四章、叩问命运之旅。本文主要是围绕《长恨歌》,解读王安忆对人生命运问题的阐释。其实作为人生命运读本,《长恨歌》并不是孤立的。纵观王安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探索历程。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王安忆就以《命运》、《命运交响曲》为题进行文学创作,叩响了命运探索之门,踏上了命运探索之旅。80年代中期以后,王安忆在《小鲍庄》、“三恋”、《叔叔的故事》以及《纪实与虚构》等许多作品中,从民族传统文化、女性性意识的觉醒、社会历史以及人物个性等方面,对个体生命命运甚至是全体生命命运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1995年发表的《长恨歌》成为王安忆命运探索历程中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从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习俗、性别、个性等多个层面对人生命运进行了探讨,成为作者命运探索途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长恨歌》之后,王安忆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仍然一如既往地对人生命运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本文在此部分拟对王安忆人生命运的探索历程作初步的探讨,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