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勾儿茶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属鼠李科(Rhamnaceae)小勾儿茶属(Berchemiella)灌木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和湖北地区,是我国分布微域的特有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其近缘属勾儿茶属(Berchemia)和猫乳属(Rhamnella)植物作为传统中药使用,它们的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组胺、抗肿瘤、酶抑制、抗炎镇痛等多种医药生物活性。然而,对于珍稀的小勾儿茶物种,所涉生物活性研究十分有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无报道;我们注意到,已有研究对小勾儿茶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过筛查,表明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据此,本研究以小勾儿茶地上部分为对象,进行了抑菌、杀虫活性的扩展探究,并通过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光谱数据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测定了小勾儿茶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萃取相(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小勾儿茶乙醇提取物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魔芋软腐病病原菌(Erv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具有抑菌活性。供试浓度为20.0 mg/mL时,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相抑菌活性表现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其中正丁醇萃取相没表现出抑菌效果。化合物(-)-表儿茶素(1)对3种供试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为小勾儿茶的有效抑菌成分之一,在测试浓度内对生姜青枯病病原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5μg/m L,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7.5μg/mL;而化合物3,4-二羟基苯甲酸(7)对3种供试病原菌无抑菌作用。2.对小勾儿茶乙醇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探究,确定了小勾儿茶乙醇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初孵幼虫具有毒杀作用、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且能影响其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在实验中发现小勾儿茶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对棉铃虫幼虫进行毒杀处理4 d后,设置的5个药液浓度处理4 d后,16.0 mg/mL的校正死亡率仅最高为57.82%,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死亡率不再显著增大;提取物对棉铃虫试虫的化蛹抑制效果明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化蛹率逐渐降低,在最大供试浓度32.0 mg/mL时,化蛹率仅为21.67%;同时,进一步的试虫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6.0 mg/mL浓度乙醇粗提物处理下酚氧化酶OD值最低且增长曲线最为平缓,而在8.0 mg/mL浓度处理下酚氧化酶酶活力最低,与CK均有显著性差异。3.首次从小勾儿茶地上部分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1~12),分别为:(-)-表儿茶素(1),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2),二氢槲皮素(3),vitexin(4),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5),对羟基桂皮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3S,5R,6R,7E,9S)-3,5,6,9-tetrahydroxy-7-en-megastigmane(8),(6S,9R)-长寿花苷(9),羽扇豆醇(10),赤藓糖醇(11),D-(+)-半乳糖(12)。其中黄酮类是小勾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化合物8、9是Megastigmane类化合物,该类型化合物为首次在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鉴于它们仅见于小勾儿茶中,可以作为小勾儿茶植物化学分类的潜在特征成分,具有重要的化学分类意义。
其他文献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不仅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条件,还是生育期中最为关键的可控指标。河南省作为玉米的主要产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农产品和粮食的重要生产地。然而,在夏玉米生育期
爬游深潜器是一种既能在深海中巡游,又能在海底爬行的混合型无人自主潜水器,兼具高效、大范围机动能力和精准定位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潜器,其快速性、操纵性等水动力性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不同于传统水滴型航行器,爬游深潜器外形复杂,巡游时多腿位姿会改变流场和重心,影响整体受力和运动特性,给其不同位姿下的水动力性能和稳定性规律的研究带来挑战。针对爬游深潜器在巡游中的三种典型位姿(纵向伸展位姿、横向伸展位姿和
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人们将目标逐渐转向更为安全的生物农药。而微生物来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合子基因组发生全基因组范围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开启胚胎发育全能性的基因表达模式,该过程是发育事件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哺乳动物体内转座子元件,是一类具有自主转座功能的序列,经过长期的进化成为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数量庞大的重复序列。传统观点认为这些转座子元件属于基因序列的垃圾区。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座子元件对基因表达调控有重要作用,特定的转座元件在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掌握某高校机房环境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简称MRSA)污染的流行特征及其持续污染情况,评估环境MRSA污染对人群的潜在威胁;掌握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价值极高,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干旱一直是制约紫花苜蓿生长的重要因素,根瘤菌与苜蓿共生抗旱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钙、钾肥的施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视钙、钾肥的使用对增强土壤的稳产能力,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钙、钾肥的施加量对苜蓿与根瘤菌共生与否的抗旱效果目前还没有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施加不同
研究背景及目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也称为隐匿性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每200-250人就能检测出一个CCM病变,占全部颅内血管畸形的5-10%。常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
风能致热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率的风能利用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风能捕获装置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热能,可以直接供温室、住宅利用。为解决风能致热产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采用六直叶圆盘涡轮作为搅拌致热叶片的搅拌致热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搅拌工质的温升速率、搅拌功率和致热效率,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进行仿真模拟,以寻求高效的搅拌致热工质。本文共选用17种工质,包括水、46#抗磨液压油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us)原产于欧洲、亚洲和北非,是国际上具有极高风险的林业外来入侵生物。先后传入多个国家,对各国松树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13年首次发现入
以原子或离子的超窄光频跃迁为参考的原子光钟,其跃迁频率比微波钟高出4~5个量级,因此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度和更低的不确定度。当前原子光钟的稳定度或不确定度已全面进入10-18量级,比实现国际单位“秒”定义的铯喷泉钟高出两个量级。因此,国际计量委员会已计划用原子光钟替代铯喷泉钟来实现国际单位秒的重新定义,并制定了实现秒重定义的路线图。要实现光钟作为秒定义的推荐标准,通过可搬运光钟、光纤链路或卫星链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