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索美拉唑镁(esomeprazole magnesium,EMZ)(双-s-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镁三水合物)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在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粘膜愈合方面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右旋异构体相比,EMZ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质、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副作用。EMZ化学结构中的亚磺酰基易被酸性化合物催化快速降解,因此考虑到药物的稳定性、患者的顺应性和分剂量给药等因素,本课题将其制成肠溶微丸片,并对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微丸片是指先将药物制备成符合治疗要求的肠溶微丸,然后将其与合适比例的辅料一起压片。与胶囊剂相比,微丸片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无突释风险、较低的生产成本,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的特点。微丸片具有可分割性的特点,分割后的片剂仍能保持原来的释药特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尤其是对于治疗指数较窄,需要随时调整药物剂量的制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论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药物的研究背景、理化参数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其次介绍了本课题研究所需的主题设备及其工艺原理;最后对微丸和微丸压片剂型做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参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别建立了关于EMZ肠溶片含量和体外释放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本试验同时建立了体外释放度的紫外检测方法,方便前期的处方摸索。以上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指导处方工艺的优化。第三部分选用丙烯酸树脂类肠溶包衣材料,底喷流化床制备了EMZ肠溶微丸,防止药物被胃酸降解。首先,于蔗糖丸芯上直接喷药物混悬液制备载药丸芯。载药丸芯制备阶段,分别以丸芯和药物的比例、黏合剂的浓度和药物混悬液的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和工艺优化。其次,采用HPMC为隔离层包衣材料,防止药物和酸性的肠溶材料接触。隔离层微丸制备阶段,分别以隔离层的增重和包衣液的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隔离层处方和工艺的优化。最后,采用不同比例的Eudragit L30D-55和Eudragit NE30D混合溶液包衣制备肠溶微丸。肠溶包衣阶段,分别以不同比例的Eudragit L30D-55和Eudragit NE30D、增塑剂的含量、包衣增重和老化时间等作为评价肠溶微丸的考察指标,对肠溶包衣处方和制备工艺的进行优化。本试验通过考察微丸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堆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和脆碎度等评价其粉体学特性。第四部分选取微丸片的硬度、崩解时间、耐酸力和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分析方法对片剂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微丸片的进一步处方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五部分对肠溶微丸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影响因素试验、三个月的加速试验分别以微丸的外观性状、耐酸力、释放度、含量和含量均匀度等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EMZ肠溶微丸在高温、高湿和光照的条件下均不稳定,应采用防潮、避光包装。肠溶微丸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其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