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殖繁衍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一部分育龄男女却因患有不育症而无法生育。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明,解决了不少不育症患者的问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分为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代孕生育和无性生殖几大类。这类技术在治疗不育症患者的过程中往往会介入人类自然生殖过程,因而在伦理和法律方面饱受非议。为了避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诱发大量社会问题,各国纷纷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规制此类技术,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几部法律文件,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立法上还存在大量的空白。与此同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和普及,滞后的立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引发了不少法律纠纷,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些纠纷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在人类辅助生殖立法上的空白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造福不育人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近年来不育人口一直在增加,有数据表明育龄男女中约有15%无法生育,可见这类技术的市场需求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我国相关立法进程,规范管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