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和评估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比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ES)与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远期疗效;分析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日8月因内科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的椎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的卒中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后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分析其技术有效性、临床缓解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根据患者置入支架类型的不同,分为金属裸支架(BMS)组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组,比较BMS和DES对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等的差异性;根据支架内是否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分为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应用统计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优势血管、血管的位置、血管的内径、狭窄程度、狭窄段长度、术后残余狭窄率和支架类型等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男性49例,女性17例,年龄48-86岁,平均(63.24±7.46)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共置入支架67枚(金属裸支架36枚、药物洗脱支架3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间并发症5例(7.58%),无致残性及致死性卒中发生;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前缓解,临床成功率93.94%,患者术前术后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z=0.351,P=0.732);随访期间,13例(19.70%)患者术后存在支架内再狭窄,1例(1.52%)出现金属裸支架断裂,7例(10.61%)患者发生TIA;3例(4.55%)患者发生小卒中,1例(1.52%)裸金属支架再狭窄后再次置入1枚药物洗脱支架,无致残性卒中、死亡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发生。BMS组患者术后的再狭窄率要明显高于DES组(t=5.103,P=0.039),BMS组和DES组患者在术后Malek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吸烟、血管内径和支架类型与支架术后再狭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技术成功率、安全性、可行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本研究中,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随访中支架再狭窄率更低,TIA和再发卒中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和吸烟、管腔内径和支架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