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健康共益的评估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dj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系统评价温室气体减排的人群健康共益效应,论证不同社会经济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健康共益机制、不确定性因素、知识局限以及潜在政策影响;2)调查城市居民对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低碳减排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等碳排放利益相关方,对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的认知、态度和观点;4)探索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间接地从侧面论证在我国推行低碳减排能够获取健康共益的潜在机制;5)分析中国现有的低碳减排措施或行动规划,并借鉴英国低碳转型的既往经验;6)探讨温室气体减排的健康共益在我国低碳转型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中的潜在政策影响。方法 1)通过对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 等数据库和相关国际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有关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文献检索、筛选、纳入、质量评价和信息提取。检索文献限定为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性论文,检索语言为英语,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采用定性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研究证据进行描述性的信息总结与分析;2)从北京、宁波和广州三城市分别随机抽取四个社区,针对城市常住居民开展有关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样本量通过Kish-Leslie公式计算。根据各城市目标人群中各年龄、性别分组的占比情况,分别在每个社区选取相同性别和年龄比例的90份样本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另外,分别从北京、宁波、广州和国家部委邀请低碳减排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共37人,进行有关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的焦点小组访谈。通过定性资料分析软件Nvivo 11,采用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主题框架法对座谈内容进行编码、分类、主题识别、信息提取和分析。3)收集现有中国温室气体(CO2)、空气污染物和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方法,探索我国CO2排放的趋势以及与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4)对我国低碳减排相关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和PubMed进行检索,收集、筛选和整理有关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的政策文件或文献报道,并向课题组专家进行相关咨询。基于对所收集信息的梳理,对我国目前的低碳减排政策或行动规划及英国低碳转型的既往经验等研究证据,进行描述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1)最终有29篇文献被纳入,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涉及。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在地区、国家甚至国际水平上均有被观察到,涵盖了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温室气体减排的健康共益主要见于以下五个经济领域的低碳减排措施:能源、交通、农业、日常生活家居以及工业经济活动。另外,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低碳减排措施,往往具有更高的健康共益效应。2)共有1159位研究对象完成了本次问卷调查。85.85%的调查对象声称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选择低碳的行为,而涉及交通(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日常消费和生活用品领域的低碳措施最常被采用。年龄、文化水平和户口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的调查对象,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对低碳行为的选择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具有城镇户口、对当地空气污染状况越关注、熟悉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效应以及认为自身健康已受到空气污染影响的调查对象,越有可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选择低碳的行为。15.9%的调查对象声称对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熟悉。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户口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不同的调查对象,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状态存在差异。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对当地空气污染的关注、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进程的态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选择低碳行为等因素,是影响调查对象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认知状态的重要因素。另外,经主题框架分析,共识别出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认知、低碳减排领域及其促进健康的途径、公众人物和环境卫生领域专家的作用、多部门合作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难和影响低碳生活方式的因素等6个主题。座谈专家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但是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机制大多表示理解或认同。最常谈到的低碳减排领域是交通、日常生活家居和住宅、能源和工业等;3)近十年来,我国CO2排放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出现了拐点,相较前一年增幅有所放缓。我国CO2的排放与城镇人口数、客运量、GDP、能源使用量、耗电量和居民消费支出等社会经济学指标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M2.5、PM,0、SO2、CO、N20和BC等多种空气污染物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4)中国的低碳减排措施或规划主要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CO2强度、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可再生新能源在供能系统中的占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碳排放限额交易和发展低碳经济等。主要涉及能源、工业经济和住宅建筑等社会经济领域。英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实施了针对多个社会经济领域的减排措施,并突出了公共卫生专家、健康教育和舆论宣传、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和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等的重要作用。结论 1)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多数情况下均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健康收益,并且这种健康收益往往能部分抵消甚至完全盖过因低碳减排措施的执行所造成的经济花费。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不但可以促使温室气体排放高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能获得最优健康效益的政策措施,还可以在充分考虑当地实际传统、社会期望和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国际和地区水平的合作,以同时保护人群健康免受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危害,毕竟我们已经进入同时面临这两项挑战的时代;2)本研究首次对城市居民有关低碳减排及其健康共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现况评估。调查对象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低碳行为选择,受到年龄、户口、受教育程度、对当地空气污染的关注、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以及认为本身健康是否已受到空气污染危害等因素影响;而调查对象对低碳减排健康共益的认知状态受到年龄、对空气污染和政府行动措施的态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等因素影响。后期在制定和实施低碳减排的舆论宣传、政策措施时,需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本研究首次通过邀请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碳排放利益相关方,进行有关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领域、促进健康的途径、公众人物和环境卫生领域专家的作用、多部门合作、存在的困难和影响低碳生活方式的因素等诸多领域认知、观点和态度小组访谈。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进一步的低碳转型提供信息参考和政策咨询;3)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和C02强度的降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背离现象。C02与各主要空气污染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示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来源和演变转化过程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类似的。这从侧面揭示,在我国推行低碳减排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来获取额外的人群健康收益,即低碳减排的健康共益效应。4)中国目前的低碳减排措施大多局限于能源、工业经济和住宅建筑领域,对农业、交通和医疗等部门关注较少。另外,参照英国低碳转型的既往经验,公共卫生专家、健康教育和舆论宣传、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和低碳减排健康共益评估等,可以在低碳减排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构建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顺应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为主、以防治心理问题
如今生活富裕了,请客时担心点菜少显得太寒酸,客人吃不饱的这种贫闲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当下,能不能点出一桌既健康、又美味的饭菜,才是凸显宴客者品味的关键所在。
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是构建“多功能、高质量、多色彩、深层次”森林景观的必然途径,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如下结果:在
为探讨体验式团体辅导与转岗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人员以幼儿教师心理资本量表和自编被试自陈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参与安徽省"国培
对英坪露天矿Ⅱ号坑采场西翼滑坡体产生的诱因、岩体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余推力法和Bishop法分别对顺层滑动的剪切破坏和圆弧型破坏进行计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稳
<正>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坚持和运用得好,党的事业就前进就发展;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遭到破坏。《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先进摄像技术和摄像机承托设备在电视摄影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电视作品质量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了
<正>全量客户是我行立行之基,大零售业务是我行立行之本。四川分行深入研究新时代零售金融业务变化趋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客户数量非常可观、价值贡献较高的特征,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重质非水相液体(dense non aqueous phase liquid,DNAPL)在化工产品生产、传输、存贮和使用等过程中释放并进入地下环境,成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常见的包括硝基苯、氯仿和四氯乙烯等。这类物质水溶性小、不易降解去除,大部分具有“三致”危害,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各国列为优先控制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