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资源的需要越来越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发展模式。面对这一现状,人类必须反思在经济进程中的与自然的对抗,也激发人们必须更新社会发展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完善配套平衡发展机制、倡导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有效办法,对客观全面评价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有省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国家级示范区三个类别,基本满足了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需求。但由于研究区域的差异性和地方机构的制约性,对于偏、远、散、小的县市而言,评价数据收集不完整、指标分析限值不匹配,导致上述三类指标体系对于县市类单元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仍有不适用之处。本文回顾了前期学者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人地关系论、复合生态学等理论入手,构建了农牧区县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实证应用新疆霍城县,以新疆霍城县2006—2015年统计数据,评价该县生态文明综合发展指数,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定义了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方面所取得的物质成就、精神成就以及制度成就的总和,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2、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其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地区生态文明的发展,以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系统、有序、更加合理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3、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比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指标体系和自治区环保厅颁发的生态县(市)指标体系,将归纳收集到的指标组成一个指标池,将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合理组合,将指标池的指标进行了3次优化,最终建立出一个能够较为客观、科学,能够准确反映农牧区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包含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社会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准则层26项指标层。其中,生态文化文明有3项指标、生态经济发展有2项指标、生态环境安全有13个指标、生态社会文明有5个指标和生态制度文明有3项指标。包括牧民定居率、农牧民饮用水安全达标比例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项特色指标。4、实证研究获得良好效果。将经过3次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到霍城县,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其结果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过去十年的生态文明发展现状。其中,部分指标呈现出较高的逆向相关性,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与化肥施用量(折纯)。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社会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总体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这一趋势与霍城县的实际具有相当高的吻合度。5、农牧区县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受到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本次建立的农牧区县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霍城县显示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指导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