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岩土热物性测试设备研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源热泵作为一项低温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重点,因此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测试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必要工作。论文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正在使用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测试方法,讨论了各种测试方法对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结果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制的地埋管换热器测试设备——热响应测试仪进行了介绍。   论文总结分析了可用于地埋管换热器测试数据分析和地埋管换热器设计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源解析模型、柱源解析模型、Eiskilson混合模型等,并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控工况恒热流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是在恒热流模拟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对测试过程的地埋管进、出水温度和测试设备出力实时控制,从而达到换热工况和换热量同时稳定,测试过程更加接近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情况,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论文以可控工况恒热流模拟试验方法为理论基础,开发了浅层地热能冷、热响应测试系统,提出了系统研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对系统原理和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系统的冷热源等配件选型做了设计,系统可提供最大制冷量11 kW,最大制热量24 kW,最大测试误差4.47%,温度偏差不大于0.3℃。论文选取3个具有地层代表性的测试项目,对其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的影响,检验测试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经过厂内调试和现场测试,证明了测试系统除具有恒定热量输出的功能外,能够输出恒定的冷量,从而可以进行冬季和夏季地埋管换热器的模拟试验;在输出恒定冷量或热量的同时,能够控制地埋管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度,使其达到设定要求,即实现了可控工况的恒定冷、热量输出。   浅层地热能冷、热响应测试系统的研制为地埋管现场换热测试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可以直接获得在设计运行工况下单孔每米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取适当余量后可直接进行地埋管换热器数量计算,减少从测试数据到导热系数、再从导热系数到设计工况下的换热能力所产生的误差累积。测试仪可直接测量获得不同工况下单孔每米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也可进行逆推试算得到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并利用导热系数,进而计算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从而可对直接测试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持作用。新疆地域辽阔,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型省区之一,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后期开发潜力巨大。 
T91钢是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开发的火力发电厂锅炉蒸汽管道、集热箱、再热器、蒸汽导管等用热强钢,该钢具有高的许用应力,高的持久强度,高的蠕变抗力,高的疲劳强度,高的热导率,
粘度、密度、表面张力是液体的主要物性参数,是石油化工、医药等工业领域检测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液体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液体粘度、密度、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与装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常温液体粘度、密度、表面张力快速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讨论了常温液体粘度、密度、表面张力综合测试仪的基本测试原理及机械结构设计,并对测试系统的硬件电路及程序设计方法作了详尽介绍。本测试装置基于静力称衡法测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中有意或无意的大量释放,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健康及人为污染源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新课题。电子垃圾拆解地和废水
学位
基于“儿童立场”,老师们都已经做出了很多不同的尝试.材料是支持幼儿游戏最基础的前提,本文从材料管理入手,分析了还自主给幼儿,促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的具体方法.
城市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发展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
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二轮复习的重点是把一轮复习孤立的知识加以整合,进行各大小专题的复习和应用.考试和试卷讲评是提
苯并[a]芘-DNA加合物是多环芳烃分子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型探针,可以用于发展苯并[a]芘-DNA加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重要分子生物学过程中DNA-蛋白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开放实验室的使用迎合了这一趋势.对于传媒艺术类学生来说,更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学
本文以丁二烯-丙烯腈的乳液聚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波作用下的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了超声波乳化时间、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十二硫醇用量、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