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引介于西方,由于直接的“照搬”和“移植”,忽视了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整合,缺少了“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学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生命伦理学是将伦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中伦理问题的一门应用规范伦理学学科。在对“本土化”概念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促使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背景差异是促使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本土化”是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三是,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从这三方面因素入手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为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总结各种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对西方学术理论框架的“本土化”重构;二是对伦理问题中国方面的“本土化”研究;三是结构体制的“本土化”建设。虽然,更多的学者和机构已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改造问题,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题研究成果,并在实际应用中注意到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是,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第一是本土化意识不断增强,但缺乏整体学术氛围;第二是本土特色关注度提升,但研究范围相对偏窄;第三是本土化路径初步形成,但缺少相应评价体系;第四是本土化宣传力度增大,但教育培训普及较慢。当生命科学的进步引发了各种伦理问题时,生命伦理学的引入为我们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提供了可资学习和借鉴的理论与方法;当生命伦理学在我国遇到了个性化发展的瓶颈时,本土化的思路和方法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建和发展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设想和契机。着眼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生命伦理学的自身长远发展,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我国生命伦理学本土化的更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支持。其一,明确目标,科学指导,理清发展思路;其二,把握动态,广泛参与,突出本土特色;其三,完善体制,保证成效,和谐构建中国生命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