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与推进,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各地的河道水质逐步得到提升。基于河水中悬浮物不可避免地会沉积为河道底泥及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与推进,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各地的河道水质逐步得到提升。基于河水中悬浮物不可避免地会沉积为河道底泥及底泥与上覆水体会发生互相影响的认识,本论文在河道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以生物激发法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以生物过滤和沟槽环流法处理上覆水体的有效性,探讨了相关工艺参数因素对水体水质提升及底泥污染物削减情况的影响,并在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区域西二河工程示范中验证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主要结论包括:在底泥释放规律的探究中,随上覆水体pH的升高,底泥COD、NH4+-N的释放量逐渐减小,TN释放量逐渐增加;pH偏酸或偏碱都会促进TP的释放。上覆水体有机物含量越高,在实验前期NH4+-N和TN的释放量越低;高浓度的有机物可促进底泥TP的释放。上覆水体溶解氧的增加可促进COD、NH4+-N和TN的释放,实验后期COD和NH4+-N浓度随溶解氧的增加下降速率加快;溶解氧控制在46mg/L时可明显抑制底泥TP的释放。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可抑制COD和TN的释放,但促进TP的释放。在修复实验中,根据水体水质提升及底泥污染物的削减情况,选择3.2 g/kg为生物激发剂的最佳投加量,曝气量、温度和泥水比分别在20 mL/(min·L)、20℃和1:3时水体水质提升最为明显;结合生物过滤系统,生物填料的布设使污染物降解效率得到提高,以60%为最佳填料密度,TN相对于单独使用生物激发剂处理的实验组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进一步结合沟槽环流系统,选择10 d为最佳停留时间,在此条件下,上覆水体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9.38%、99.37%、37.81%和71.43%,底泥ORP明显提高,有机质削减41.52%。在示范工程应用中,经过10个月的修复工程实施和运行后,COD、NH4+-N、TP等指标去除率分别为73.47%、96.94%、84.38%,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TN去除率为91.88%,接近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水体透明度得到一定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对水环境安全也日益关注。在水体中含有多种成分,对这些常规离子的含量进行检测和监测,才能保障水质环境的安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和自身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监狱民警长期从事着风险大、责任重的监管安全工作,却一直面临着不被社会公众认可和理解的窘境。尤其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近些
铬(Cr)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电镀、采矿、木材防腐和皮革制革行业。Cr主要以六价铬(Cr(Ⅵ))和三价铬(Cr(III))两种形态存在于环境中。其中,Cr(Ⅵ)易溶解、易迁移、毒性高,若其处
随着各类车辆运行速度和载重量的提高,针对其可能遭遇的高速重载紧急制动、短时多次重复制动等极端制动工况,作为基础制动方式的摩擦制动却存在摩擦热衰退和制动压力加载形式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余地,特别是库存控制方面。合理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优化控制,同时还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及效益的增加。S公司作为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管理,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业务人员相关专业技能不强及理念陈旧、原材料缺货现象与成品爆仓现象共
<正>日前,由江西省农业厅主办的2016年江西省"振兴杯·中联重科"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序幕!笔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二届农机手竞赛将于9月9日-10日在新余市青园南方农机
黑化反应是酚类物质通过氧化还原生成醌类物质和色素的反应过程。黑化反应的第一步是酪氨酸羟基化生成3,4-二羟基苯丙氨酸(多巴),然后多巴在多酚氧化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形成黑
在高二期间,我们学习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在本书的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首次认识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根本途径,即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关于农业
火力发电是我国最重要的发电方式。火电厂在非计划停工的原因中,锅炉事故占70%以上,其中一半事故是由于锅炉管壁破裂引起的。因此,锅炉水冷壁管的定期检查对机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火电厂普遍采用人工方式检测水冷壁厚度,效率不高,并且会中断企业的连续生产,降低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爬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水冷壁检测的自动化和高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但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的爬壁机器人,
阐述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分析课堂提问存在关联性不足、提问类型单一、等待时间过短和评估方式简单等问题,基于提问的有效性与策略性之间的关系,从课前计划、问题设计、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