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运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克罗米芬为对照组,观察腹针结合艾箱灸在治疗肾虚宫寒不孕中的临床疗效,以期拓宽腹针的功效和针灸结合治疗不孕的适用范围,为临床腹针配合艾灸治疗不孕提供严谨的科研资料和临床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病房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6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按同等比例分配至治疗组(腹针结合艾箱灸)和对照组(克罗米芬药物组)。所有患者按既定方案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止治疗,根据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对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比较,进行最后的量化评分,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筛取了肾虚宫寒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66例,治疗组(腹针加艾箱灸组)33例,脱落1例(中途自行中断治疗),对照组(克罗米芬组)33例,脱落3例(2例因依从性差中断治疗,1例因疗程内服用其他药物自行退出),故实际共观察患者例数62例。1.治疗前,对两组病例年龄、不孕症类型、中医证候积分等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后,我们进行了各观察与检测指标的分析。(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治疗组32例患者,在总共95个月经周期中出现82个排卵周期,排卵率为86.32%,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共观察89个月经周期中有68个排卵周期,排卵率为76.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排卵率要优于对照组排卵率。(2)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情况。经本课题治疗后,治疗组32例中有18例出现妊娠,妊娠率为56.25%,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4例妊娠,妊娠率为46.67%。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较大差异。可知,在妊娠率方面治疗组要优于单纯运用西药的对照组(P<0.05)。(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情况。本课题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32例受试者妊娠18例,有效10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30例中,痊愈14例,有效9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经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积分评价是根据积分的改变程度来评估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的量化指标。经治疗前比对,两组患者组间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既定疗程治疗后,腹针结合艾箱灸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西药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中医症候,解决病人痛苦。(5)BBT复常率情况。通过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测定,发现32例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典型双相的恢复率达78.13%,对照组例患者治疗后恢复率也达到了7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体温均较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发育变化情况。两组子宫内膜厚度(Em)、发育至最大卵泡直径((FD)在治疗前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可比性。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自身前后比较Em、FD均有较显著变化,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相比较,Em、FD方面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EM、FD的良性干预优于对照组,提示腹针结合艾箱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较好的改善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使卵泡的发育正常。(7)患者机体基础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经过统计学比对,治疗前两组间FSH、LH、E2、T这4种血清激素水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统计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H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激素比较在两组治疗后差异未见明显改变,但治疗组在治疗后激素改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结论:1.腹针结合艾箱灸是治疗肾虚宫寒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对受试者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起到较好的平衡作用,其能够改善卵巢功能使其恢复正常,有利于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正常破裂排出,而且此法还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强其内膜的容受性,便于受精卵的顺利着床,继而成孕。2.腹针结合艾箱灸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BBT复常率等临床综合疗效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二者相比较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促排率、妊娠率和对中医症候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单纯服用克罗米芬的对照组。3.腹针结合艾箱灸治疗组患者观察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受试者的先兆流产率要比单纯口服克罗米芬组低,说明腹针与艾箱灸结合治疗这种疾病的疗法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是一种值得临床工作者多加研究和推广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本研究也为腹针结合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在临床的多加推广提供了一定的临床数据,为进一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贡献了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