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研究不同乳酸变化趋势对乳酸异常的危重症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同时寻找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指标,探讨初始乳酸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患者,其中24小时内乳酸持续异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研究不同乳酸变化趋势对乳酸异常的危重症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同时寻找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指标,探讨初始乳酸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患者,其中24小时内乳酸持续异常增加的患者住院死亡率(23.7%)较乳酸下降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p<0.001)。与患者住院结局相关指标:24小时乳酸清除率(24h LC)OR=0.525,95%CI(0.412,0.669),p<0.001;APACHEII评分OR=1.223,95%CI(1.177,1.271),p<0.001;入ICU初始乳酸水平(Lac0)大于4mmol/L的OR=4.326,95%CI(2.625,7.129),p<0.001。24h LC预测住院死亡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620(灵敏度49.3%和特异度71.3%,cutoff值为36.6%);APACHEII评分和Lac0的AUC分别为:0.838和0.734。随着Lac0增加至4mmol/L和10mmol/L,24h LC的AUC分别为0.734(灵敏度82.0%,特异度62.0%)和0.742(灵敏度100.0%,特异度58.3%)。将Lac0及24h LC结合APACHEII评分三者结合分析预测患者住院预后的ROC-AUC为0.900。结论:入室乳酸水平大于4mmol/L患者住院死亡率升高,乳酸24小时内持续增高时患者死亡率最高;Lac0,24h LC以及APACHEII评分是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随着Lac0增加,24h LC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也随之略有增加,但特异度不佳;结合Lac0、24h LC及APACHEII评分更能有效预测患者住院死亡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功能性磁共振(f MRI)、CT及MRI评价耳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I)术前耳蜗神经功能、听觉通路和听皮层功能。其次,利用CI豚鼠模型,研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涂层载药电极对CI术后听力的保护作用。方法:第一部分选取6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4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1例单侧内听道狭窄,1例内听道无狭窄;3例内听
2020年,房地产政策导向维持稳定,房住不炒基调延续,但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愈加显著,带来了更多的设计亮点与创新。
研究背景:晶状体异位是指由于悬韧带发育不良导致的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是微纤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晶状体悬韧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FBN1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微纤维结构异常,并且与广泛的临床表型相关。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鉴定了一个全新的FBN1基因错义突变,它在一个中国家系中导致了迟发性的晶状体异位。研究方法:8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同一个家族成员被招募,其中包括4名晶
目的:通过光化学作用建立大鼠视网膜水肿模型,探讨相关机制及应用。方法:通过532 nm激光激发Erythrosin B发生光化学作用建立大鼠单纯视网膜水肿模型,分别于0、1、2、4、7、14天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照相(FP)等检查方法观察视网膜厚度(RT)、荧光渗漏以及视网膜形态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组织VEGF浓度
目的:通过眼底彩照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病变的特征及分型,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特征、分型及与视网膜劈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2017年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16例(174眼)高度近视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了一般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轴测量、屈光度测量、眼底照相和OCT扫描检查。黄斑病变
目的:眼震是眩晕病人最为常见的体征,定量分析眼震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眼震定量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类型眼震之间的比较和对眼震机制的深入探讨更为少见。本研究对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重嵴帽和轻嵴帽等水平性位置性眼震和前庭神经炎自发性眼震的客观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深入探讨可能的机制,为具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1.使用视频眼震图记录并分析水平半规管轻嵴帽患者的眼震参数,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
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现状,研究其牙周状况及特点,探索牙周炎相关影响因素,指导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为针对性地开展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以及问卷调查,对指数牙的相关牙周指标进行检查和计分,包括探诊深度
目的:评价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方法对提高椭圆形根管预备质量是否有效。材料和方法:选择一颗椭圆形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并制作3D打印牙模型。选取20人对其进行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后,实验组(10人)接受数字化图像引导,对照组(10人)接受CBCT影像引导,分别对原预备根管再次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及计算机软件进行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比较两组经引导后,在根管清洁度、最小壁厚和偏移度的改变
目的:旨在构建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实现基本数字化流程,对数字化咬合板进行临床评价,为实现数字化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1.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构建。应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并记录颌位关系及下颌运动参数;应用齿科三维扫描仪扫描建立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咬合板CAD设计;采用快速成型打印软件和设备完成数字化咬合板制作。2.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临床初步评价。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