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党政府是维持代议制政体下民主原则与政治决策间平衡的折中机制,它的作用在于在建构有效政府的同时保持政府的代议制民主本质。政党政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体系,政府的政党性是分析政党政府的标准。政府的政党性在三个维度上对政府提出政党的要求:必须存在一个能够进入政府并实际控制政府的政党,政党进入政府能够有效的影响政府的人事能力和政策能力。本文以1689—1762年政党政府产生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基础、形成过程、政府政党性维度特征及时代价值。政党政府形成于光荣革命后,1688—1689年革命既是一次革命解决,又是一次财政解决,前者改变了18世纪英国政党的基本性质,后者则直接促进了政党政府的产生。同时革命后,政党重新活跃于下议院,内阁也逐渐成为政府事实上的中枢,完成了对政党政府的关键性准备。经历1689—1762年间威廉三世、安女王、乔治一世及乔治二世四任国王历时七十余年的发展,政党政府在英国终成为大势所趋。1689—1762年的政党政府本质上是国王与政党共存的政党政府,是“国王的政党政府”,但在执政政党的存在、政党的人事能力及政党的政策能力三个维度上仍展现出巨大的政党性。在执政政党的存在维度上,威廉三世首先将政党整体性引入政府,是政党从政府外的政党转变为“政府中政党”;而汉诺威王朝建立后,随着辉格党一党优势的确立和巩固,长期执政的辉格党更逐步发展出执政党模式的雏形,其与内阁政府及与议会的关系使之较前期的“政府中政党”在政府的政党性上进一步的发展,18世纪英国政府中长期存在发挥主导作用的执政政党。在政党的人事能力维度上,1698—1762年间“国王的政党政府”在人事能力演进上主要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威廉三世统治时期,在威廉三世亲政的时代背景下内阁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领导政府与议会多数党通过国王信任的议会经理人为中介,政党作为一个整体被议会经理介绍给国王;第二阶段在威廉三世后随着内阁制的发展大臣间逐渐形成具有领导能力的首席大臣,首席大臣与政党内阁在结合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具有党派性的首相最终产生,政党实现了对内阁和政府的掌控,政府在人事维度上的政党性程度取得突破性发展政党的人事能力使其完全有能力接管国家行政权力。在政党的政策能力维度,1689—1762年间政党完整的政策目标已成为成功组织政党政府实践中重要的政治前提;政府中政党已具备引导政府贯彻、实现整体性政策规划的手段,能够有效保障政党政策规划落实到政府公共行政之中,也能够有效驱动党派大臣积极落实和推动政党政策,辉格和托利两党已完成在政策规划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的实践准备,为政党政府的政策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党政府实践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于引发了政治竞争模式的革命。光荣革命后,革命体制所要求的缓和精神在政党政府不断实践中得以实现,对抗性的斗争最终走向终结,政党政府模式下,英国政治的主题从政治斗争转向政治竞争。具体而言,伴随政党政府的实践,具有高度破坏力的弹劾权逐渐为议会党争所放弃,陈情权作为更温和的竞争方式得到广泛推广,两党逐渐意识到只要能够控制议会便能实现政党轮替,从此英国不再需要革命,也不再需要狂暴。政党间围绕政府主导权有节制的竞争促成了一种文雅的政治竞争模式的产生,绅士之争成为政党政府形塑出的时代精神和政治竞争模式的主轴,这便是1689—1762年间政党政府形成及实践最为重要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