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设置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具有提高列车运行准点率、提升列车运行图抗干扰性以及降低列车运行能耗的作用。本文在考虑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偏离特性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站间距及线路条件等因素,以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偏离程度和列车运行能耗加权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各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缓冲时间优化设置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总结了缓冲时间的定义与分类,分析了既有缓冲时间设置方法的优缺点。从列车运行晚点恢复与运行节能两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的设置思路与设置原则。(2)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偏离的特性,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实际运营数据的整理与拟合,得到不同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偏离的分布函数参数,并生成列车区间运行时间的随机扰动方案。以列车在受到随机扰动后的区间运行时间与图定计划区间运行时间之间的偏离程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在线路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总值一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列车区间运行缓冲时间设置的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3)从列车属性和线路条件两方面,总结分析了列车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线路纵断面及站间距等因素对列车运行能耗的影响。应用列车运行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不同线路纵断面及站间距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能耗与运行时间。建立了考虑列车运行时间偏离程度与运行能耗加权和最小的区间运行缓冲时间设置的综合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4)以某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进行算例研究。首先,以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偏离程度最小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线路各区间的列车运行缓冲时间设置的优化方案,与既有方案相比,优化方案降低了5.31%的列车运行时间偏离程度;其次,以列车运行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了各区间运行缓冲时间设置的优化方案,相较于既有方案,能耗降低1.98%;最后,以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偏离程度与运行能耗的加权和最小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了各站间区间运行缓冲时间设置的综合优化方案,优化效果为1.86%。图32幅,表16个,参考文献60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位置的服务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定位技术是基于位置的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在室内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并不理想,所以室内定位技术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室内环境复杂多变,室内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面临着挑战。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高室内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以及鲁棒性。针对基于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
学位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相比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差异和改变,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元,也在越来越多的方面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社会组织自身天然的非营利性、志愿性,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忽略其对于社会责任的构建及完善,与此同时,公益创投作为一种在公益领域开展的实现社会孵化和培育的模式探索,对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T市F群团组织发起的公益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课题以取代苯胺合成的靛红为起始原料,通过格氏、Michael加成、酰胺化以及成环等反应合成得到四氢哌啶[2,3-b]吲哚类似物。然后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以期得到活性较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而现有医疗资源仍存在总量不足与分布不均的问题,能够满足人们实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的各种便携、袖珍、智能的生命体征检测设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低噪声、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生物信号获取模拟前端作为前述设备的关键模块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相比于无线传输方案,有线传输方案的抗干扰能力更强、成本更低,且不存在续航问题。又介于USB Type-C接口的广泛普及与耳机线接口逐渐被放弃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适应性对明确高寒牧草的抗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糙毛以礼草可以从低湿滩地向风沙沉积区扩展形成优势群落,是青藏高原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心理弹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益处发现水平的现状,分析心理弹性、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益处发现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不孕症患者益处发现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锦州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220名不孕症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家庭亲密度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