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旴江医学,起源于旴江流域,植根于赣鄱文化,是一支最具有江西地方代表性的医学流派。旴江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环境优越,物产富饶,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旴江医家更是占有8席。目的与意义: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升,加上新媒体上快速传播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秉着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念也愈发被人们关注。食疗是中医中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治疗手法,主要通过饮食,以食寄药,或经过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的手法,达到治病或延年的目的。中医食疗的优势明显:能有效缓和药力或增加疗效;改善口感,增加服药主动性、吸收性;在缺少某药物的情况下,可以食物代替功能相近的药物;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民间相互传播授受,防病治病。食疗法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大病初愈的病人和不耐药的小儿。清代旴江医家著作中有关食疗的内容颇为丰富,但目前专门研究清代旴江食疗的文献较少,缺少系统的归整,本文意在总结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方法:本文以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陈当务、李铎5位清代旴江医家为代表,以喻嘉言的《医门法律》《寓意草》《(痘疹)生民切要》,黄宫绣的《太史医案初编》,陈当务的《证治要义》,李铎的《医案偶存》,谢星焕的《得心集医案》为研究对象,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单作为依据,同时结合卫健委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目录作为参考,来研究清代旴江医家代表著作中有关食疗方的运用。结果:将上述7本著作中的食疗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根据6项食疗方的选入准则,以各科临证分类,按内、外、妇、儿各科和其他项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疗方共有167方。其中内科114方,肺科疾病有20方,主要集中于咳嗽、肺痈和肺痿上;心脑疾病有4方,集中于中风病;肝胆疾病有5方,集中于鼓胀和黄疸两个病证;脾胃病有46方,分布在腹痛、呕吐、便秘、泄泻各病证中;内科其他类病证38方,包含血证、汗证、发热、虚劳等病证。外科11方,包含跌打疮痈4方,瘰疬麻风4方和目、喉、齿各1方。妇科19方,包含调经求嗣2方,带下病5方,崩漏1方,妊娠期3方和产后病8方。儿科23方,新生儿胎粪不下3方,小儿腹痛泄泻5方,小儿痘疹12方,小儿疳积3方。结论:食疗方中,汤、丸、糕、羹、粥、膏等各剂型齐备,式样丰富,如喻嘉言以猪肾荠苨汤治消渴、以杏仁萝卜子丸治咳嗽、以饭匙膏治小儿泄泻;陈当务以秘传济阴羹调经钟嗣、以绿豆粥清热利喉;李铎自拟琼玉膏治久嗽。用药时考虑不同人群的体质特性制定剂型,如小儿多抗药,寄药于食可有效减低抗药性,有饭匙膏、三豆散、肥儿糕等;老年人常体虚纳差,食疗方多用粥、膏剂,增加药物吸收率,如麻仁苏子粥、参术膏等。总之,食疗作为一种流传恒久的中医治疗手法,对现代疾病的防治和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清代旴江代表著作中的食疗内容,既能揭示地方医学中食疗方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应用价值,又能为继承和弘扬旴江食疗文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他文献
背景: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早期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各种原因使肝脏病变导致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而胆汁淤积本身也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与肝
图像增强是一种改善图像视觉效果,清晰化有用信息的图像处理技术,在模式识别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图像增强算法中,基于直方图均衡化(Histogram Equalization,HE)的图像增强算法能够依据转换函数扩大灰度级分布范围,进而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转换函数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图像对比度过度增强、平均亮度迁移等问题。同时,转换函数仅以像
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治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出洪教授辨治哮病过敏体质的常见症候特征、组方规律,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形成哮病过敏体质诊治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完整收集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期间,洪教授诊治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例,其中符合要求的共计49例,78诊次。按照疾病分期分成发作期和缓解期,收集患者年龄、四诊资料、处方等信息,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
通过对国内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出版的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部分针灸学刺法灸法术语及英译文的梳理,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中医术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探究术语英译标准的差异;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出相对合理的术语英译文,总结发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进一步明确翻译原则与方法,以丰富针灸学刺法灸法术语的翻译研究内容,并为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目的:根据201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观察,总结其证候分布规律,并根据证型分布规律,结合中医理论,探讨导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气郁痰凝型肺结节的思路。方法:1.对201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病史收集,通过四诊收集信息,采集临床资料。用Excel、SPSS19.0建立数据库,将上述资料录入数据库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数据,总结出症状分布、证型分布情况,分析肺结节的中医证型分布规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加减胃关煎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并与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加减胃关煎在脾肾阳虚型IBS-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这种方案治疗IBS-D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为IBS-D的临床治疗和远期管理提供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12至2020-12间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门诊及住院部明确诊断为IBS-D的患者,
目的:探究表情(宏表情、微表情)识别能力与欺骗检测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表情识别能力与欺骗检测能力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研究抑郁程度对表情识别能力和欺骗检测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1名抑郁症患者(符合ICD-11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的评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医案、结合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探寻其治疗眩晕的证治规律,归纳总结出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伍炳彩教授门诊的以眩晕为主要就诊目的的病例作为原始资料,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有241例(351次就诊记录),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目的:观察莲花解毒汤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莲花解毒汤,疗程为7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三个时间点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全身症状与体征、肿胀疼痛消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检测记录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包括ALT、AST、Cr、CK、CK-MB、LDH
目的:探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该药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和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肛门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肛窦炎(气阴两虚型),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总计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58位受试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