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妇科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由分布不规则的腺体和间质组成。其发生机制不详,临床表现不特异,治疗方法单一,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并有癌变可能。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传统观点认为循环系统中的肾素主要来自肾脏,后证实在多种器官组织中存在相对独立的局部RAS。局部RAS通过两条作用相反的代谢轴ACE-AngII-AT1/AT2和ACE2-Ang(1-7)-Mas轴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ngII)、Ang-(1-7)、血管紧张素II受体1亚型(Ang II type1receptor,AT1)、血管紧张素II受体2亚型(Ang II type2receptor,AT2)、Mas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ACE2)均为RAS主要成员。AT1、AT2均为AngII的受体,Mas为Ang-(1-7)的受体,ACE2主要作用是水解AngII,使之转化为Ang-(1-7),起到连接两个代谢轴的桥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心脏、肝和肺脏的纤维化病变中,局部RAS激活,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在正常子宫内膜局部也存在RAS,参与调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增生与脱落。EP组织学最具特征的是厚壁且常扩张的血管及纤维性间质。EP的发生是否与子宫内膜局部RAS异常有关,尚未见相关报道,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通过观察RAS中AT1、AT2、Mas、ACE2在EP组织中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情况,探讨EP的发生机制,为EP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病例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资料完整,年龄20~40岁。3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甾体类激素并除外其他任何子宫病变者,对照组均选自因输卵管性不孕行诊刮的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组织化学标本选自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存档蜡块。实验组50例EP;对照组包括22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和1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标本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间,在月经干净后1周内,行宫腔镜检查,直视下电切新鲜标本,并经病理证实EP者24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包括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和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新鲜标本。所有新鲜标本均在离体后迅速放入液氮中,30min内移至-80℃冰箱冻存。2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DAB显色、苏木素复染。3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RT-PCR)新鲜标本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2%琼脂糖电泳鉴定完整性。提取的总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42℃50min,95℃5min反转录合成cDNA。将cDNA、2×Master Mix和目的基因引物构建PCR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仪7300Real Time PCR System中,95℃10min,1个循环,95℃15s,60℃20s,72℃27s,40个循环行PCR扩增。扩增完毕后,通过计算机进入SDS V1.3软件结果分析界面,设置基线为第3-15个循环,GAPDH为内参照基因,设置对照组的第1号样品为标准1,得到各样本各目的基因的Ct值,再按照公式RQ=2-ΔΔCt计算各目的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值(RQ值),即反应各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RQ值进行统计分析。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性检验,采用LeveneStatistic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并应用Chi-square test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P值<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1AT1的表达AT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血管内皮AT1呈阳性表达,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强度不同;染色强度从增殖早到增殖晚期逐渐增强,至黄体期逐渐减弱。内膜间质和肌层无AT1表达。EP组织AT1的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染色部位仍位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血管内皮,但染色强度不均匀、紊乱。具体表现在每例EP组织内围绕厚壁血管周围的腺体,腺上皮AT1着色强弱不等,较对照组增殖期相比,呈明显灶性增强、减弱,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壁血管的内皮细胞部分AT1阴性表达,部分强阳性表达,但染色强度减弱为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AT2的表达AT2阳性表达定位于胞膜和胞浆。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血管内皮均有AT2表达。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着色强度不同,强度变化情况同AT1。EP组织腺上皮、血管内皮均可见AT2表达,染色强度不均匀,与增殖期相比,腺上皮表达以减弱为主;部分厚壁血管也有表达,厚壁血管之内皮细胞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Mas的表达Mas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对照组Mas蛋白恒定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织中Mas表达与对照组增殖期相比,腺上皮和间质均明显减弱或呈阴性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ACE2的表达ACE2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和胞浆。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间质和血管内皮ACE2均呈阳性表达,染色强度与月经周期有关。整个月经周期中腺上皮均呈褐色强表达,无明显周期性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强度强于间质且分泌期呈深褐色;间质随月经周期着色强度变化较明显,增殖期着色较强,分泌期着色弱甚至呈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在月经周期中着色强度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织ACE2的表达较对照组增殖期相比,染色仍定位于腺上皮、间质和血管内皮,但染色强度均减弱,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厚壁血管大部分呈阴性表达。2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2.1在正常增殖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及EP组织中,均检测到AT1、AT2、Mas和ACE2mRNA。2.2EP组织中AT1、AT2、Mas和ACE2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P组织中AngII受体AT1、AT2蛋白水平表达紊乱,部分表达降低,mRNA水平升高;提示EP组织中AngII代谢轴出现异常;2EP组织中Ang-(1-7)受体Mas蛋白水平表达降低,mRNA水平升高;提示EP组织中Ang-(1-7)代谢轴出现异常;3EP组织中ACE2蛋白水平表达减低,mRNA水平高于正常;提示EP组织中Ang-(1-7)代谢轴出现异常与ACE2异常有关。4EP组织的生成可能与子宫内膜局部RAS系统中AT1、AT2、Mas和ACE2的蛋白异常调控和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