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意识指数(IoC)与经典监测麻醉深度的双频谱指数(BIS)的比较,观察:1、在临床不同麻醉药物浓度下BIS值和IoC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2、麻醉下意识消失和恢复时,BIS值和IoC值的差异性;进而判断IoC在临床麻醉中对麻醉深度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计划和需要实施静脉全身麻醉的肠镜检查病人80例,男女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每例患者同时检测IoC值和BIS值,电极均按照其仪器说明书标准放置,统计结果记录为IoC组和BIS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TCI靶控输注及较小剂量注射用瑞芬太尼(0.02μg·kg-1·min-1)持续输注,全程严密观察呼吸,确保气道通畅,保持自主呼吸,必要时予吸氧及辅助呼吸;麻醉诱导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起始为1.6μg·ml-1,当效应室浓度与预设浓度平衡2min后,以0.5μg·ml-1的浓度梯度依次递增为2.1μg·ml-1,2.6μg·ml-,3.1μg·ml-1,3.6μg·ml-1,4.1μg·ml-1;己录患者意识消失和各麻醉药物浓度下的IoC值与BIS值,最后记录患者意识恢复时的IoC值与BIS值。结果:丙泊酚浓度与BIS值的相关系数r为-0.976,P<0.001;丙泊酚浓度与IoC值的相关系数r为-0.965,P<0.001.BIS-IoC值的相关系数r为0.969,P<0.001;其中在丙泊酚浓度在0~3.1ug·ml-1之间,BIS-IcC值的相关系数r为0.998,P<0.001。当丙泊酚浓度增至3.6~4.1ug·ml-1时,IoC值出现一个平台,提示可能在较深麻醉下IoC值与麻醉药物浓度之间相关性减弱;意识消失与恢复时的BIS值及IoC值分别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意识指数IoC在临床适宜麻醉药物浓度下,能较好的反映麻醉镇静深度的变化,IoC与BIS差异性不明显并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意识消失与恢复时,IoC同BIS差异性不明显;说明在临床麻醉状态下,其临床监测效果与BIS一样可靠;但在较深麻醉时,IoC对麻醉药物靶控浓度增加变化的反应并不敏感,这可能增加过深麻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