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是网民基于某一碎片化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以个体或群体所认定的道德伦理为标准,以行善为目的,胁迫当事人做出符合网民大众舆论倾向的行为。在自媒体时代,“道德绑架”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它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且严重污染了网络舆论生态空间,给网络道德建设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提出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的消解路径迫在眉睫。本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与网络伦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秉持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剖析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从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文化教育、新闻媒体、网民大众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消解路径。以期为提高网民网络媒介素养、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建设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空间贡献一份薄力。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概述: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是“道德绑架”相关的概念论述及理论分析。对“道德绑架”涵义进行界定,归纳出“道德绑架”的特征与本质,找出与网络舆论场之关联,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西方学者、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有关“道德绑架”的相关论述。第三章分析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的形成与表现。“道德绑架”现象的形成有发酵期、爆发期、消退期三个阶段。通过对各类“道德绑架”现象的事例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道德标准个体化、群体极化、舆论引导利益化、媒体逼视、蝴蝶效应等表现。第四章阐述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的危害。本章从社会环境、法律法规、文化教育、新闻媒体、网民大众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道德绑架”现象带来的危害。第五章剖析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产生的原因。经过对事例的分析得出社会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网络文化、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新闻媒体漠视职业道德;网民大众道德认知、媒介素养低下等原因。剖析中尽量做到全面完善,为消解路径的提出做好铺垫。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旨在提出消解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的有效路径。针对网络舆论场中“道德绑架”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推动网络制度建设,治理网络舆论环境;健全网络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构建网络伦理规范;摆正媒体自身角色,助力信息正向传播;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立和谐舆论空间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