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是20世纪80年代被认识的一种静脉病变的新范畴,为公众所接受的病因主要有两大学说,即静脉瓣膜学说和管壁学说,前者认为瓣膜结构异常、缺如或长期受血柱撑扯应力导致的关闭不全,使得瓣膜失去了阻挡血液逆流的作用;后者认为静脉管壁强度降低导致管腔扩张,出现瓣膜相对关闭不全,进而静脉瘀血高压。深静脉呈直管状扩张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要形态学特点。目前对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深静脉形态学变化的认识仅限于深静脉呈直筒状扩张,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用来指导临床的定量指标来评价深静脉有无扩张及其扩张程度;更缺少下肢深静脉扩张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关联性的描述。 目的:本实验利用彩超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两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比正常组与病变组各节段深静脉(股浅静脉各段及腘静脉)与相邻动脉横径的比值以及股骨中段横径与相应水平深静脉横径的比值来评价深静脉有无扩张、扩张程度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方法:全组资料依据国际静脉联盟的临床分级标准分成四组。利用彩超测量选定平面的股浅静脉各段、腘脉与相邻动脉的横径并计算其比值。然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将其各段深静脉造影图像经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拼接,测量股骨全长并测量中点,分别测量股骨中段横径与上述选定相应层面的股浅静脉、腘静脉横径并计算其比值。应用SAS8.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示:对照组与病例组股骨中段横径与股浅静脉上段、中段、下段及腘静脉横径比值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各病例组来山西医科人学f吹十学位论文说,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股骨中段横径与股浅静脉横径比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中段横径与胭静脉横径比值在轻度组与中度和重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下肢血管彩超也得出同样结论。 结论:下肢深静脉直管状扩张是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要影像学变化,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及静脉性溃疡的出现与股浅静脉的扩张无明显关联性而与胭静脉的扩张和倒流存在明显关联性;胭静脉瓣膜功能的重建对于提高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利用彩超测量下肢深静脉与相邻动脉横径的比值来评价下肢深静脉的扩张程度无创伤、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好、结果相对稳定、易于推广;以下肢深静脉与其相邻动脉横径的比值、股骨中段与深静脉横径的比值作为衡量下肢深静脉扩张程度的指标,其结果受影响因素小、客观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