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饮用水的安全包括微生物安全和化学物安全。本论文针对深圳水厂在饮用水安全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保障技术的研究,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论文针对消毒副产物经常超标的问题,采用氯胺进行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并对氯胺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对原水有机物进行了分级和分类研究,研究氯胺对不同类有机物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水射器投加氯所产生混合不均现象,采用了化学剂吸入器进行投加氯以改善混合状况;对人们日益关注的病原虫问题,采用多级屏障的方法对其进行去除研究;最后实验采用中试模拟管网对氯、氯胺消毒进行了优化研究,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采用自由氯消毒,三氯甲烷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生成量比在酸性条件下高,卤乙酸的生成量却相反;氯投加量升高会产生更多的消毒副产物,而且会增加溴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溴离子的浓度也会对氯化消毒副产物产生影响,溴离子浓度升高会增加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生成量,副产物的种类会由氯代向溴代转化,由一溴经二溴向三溴转化,增加了水中的化学物风险。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消毒相比能够降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总卤乙酸的生成量降低了70.6%,二溴一氯甲烷没有检出;升高pH值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种类,当pH值升高至8时一溴二氯甲烷没有检出,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了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减少;对于溴离子浓度高的水,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溴代消毒副产物。
氯胺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小分子量有机物控制的效果要好于大分量的有机物;氯胺控制三卤甲烷类氯化消毒副产物,对疏水中性物质的控制效果最好,可以减少85.7%的生成量,其次是疏水碱和亲水碱,分别减少84.9%和82.7%;对疏水酸的控制较弱,只减少了55.4%;对亲水酸的控制效果最差,只减少了9.1%。对卤乙酸类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亲水碱最好,达到88%;其次是疏水碱,达到85.6%,最差的为疏水中性物质,只有17.8%。
采用水射器加氯,如果没有后续混合设备,氯在投加后的混合效果差,而采用化学剂吸入器能够使氯在瞬间充分混合。化学剂吸入器与水射器相比能够节约氯的使用量,且随着加氯量的升高,氯耗的节省量越大;采用化学剂吸入器能够更好的利用自由氯的高效灭菌功能,提高了灭菌效果;对化学剂吸入器优于水射器的原因在机理上进行了探讨,传质系数比值为72.19,说明化学剂吸入器投加氯混合时在氯的传质方面优势是很明显的。
对贾第鞭毛虫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采用滤膜技术、免疫磁珠分离、免疫荧光进行检测。本方法的初始回收率及精度、本底加标、本底加标重复回收率及精度和过程带标回收率完全符合质控要求。针对两虫的难以灭活性,采用多级屏障的概念对两虫的去除情况进行了中试研究,经过混凝沉淀、砂滤和臭氧活性炭过滤三个处理单元后,隐孢子虫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58%、99.85%和99.99%,贾第鞭毛虫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9%、99.90%和99.99%;经过三级屏障,达到明显的去除效果,保障了病原虫的安全性。
采用R2A替代营养琼脂对活性炭出水的异养菌进行检测,使细菌的检测数量比营养琼脂法提高了2~3Log,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由于活性炭柱上的细菌对消毒剂的耐性较强,所以对活性炭出水的细菌进行灭活所需要的CT值较高;为了充分保障出厂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建议氯的CT值高于18mg·min/L。
采用氯、氯胺消毒优化,能够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且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能够减少更多的消毒副产物,对于深圳大部分管网停留时间为24小时而言,采用氯、氯胺优化消毒可以减少三氯甲烷生成量的47.6%,可以减少卤乙酸生成量的52.9%;从生物稳定性的角度分析,采用氯、氯胺消毒优化能够减少AOC的生成,提高了氯消毒的生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