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肠道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即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者,表现为排便次数少于3次/周,伴有排便不畅,时间延长,粪质量少质硬,或有排便不尽感,而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青中年人便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人类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缺乏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评价,并且针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上多注重于通便,西医以刺激性泻药应用为多,多数病人在早期服用可有不同程度缓解,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有的需加大剂量,有的则完全失去效果,部分病人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出现“服药即便,停药即秘”的现象。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明显的优势,因其可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起到治愈的作用。益气润肠方重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从生活规律及心理上给予全面的调整配合药物治疗已达到彻底治愈便秘的目的。因此,我们在运用益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系统的生命质量评价,全面体现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身心状态并证明该方案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以期总结出体现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特色优势的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方案。1.益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价益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临床效果,以证明益气润肠方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临床筛选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受试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经验效方益气润肠方,对照组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疗程4周,随访4周,观察通便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结肠运输试验、安全性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案对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和证候学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和痊愈率(95%,56.67%)高于对照组(81.70%,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证候疗效的有效率和痊愈率(96.70%,51.67%)高于对照组(73.30%,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排便质量: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排便质量1级的受试者多于对照组,排便质量为3级的受试者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提示中药汤剂在改善排便质量方面优于对照药。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25.65±14.98(小时),对照组35.95±24.37(小时),二者通便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药汤剂较芪蓉润肠口服液起效快、通便起效时间短。单项症状疗效:疗程疗程第四周,治疗组在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等症状积分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第八周,治疗组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八周随访时治疗组的排便费力症状积分与第四周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性状积分与第四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药物在改善排便费力方面持续稳定性较好,对照药物改善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性状等方面持续稳定性差。结肠传输试验疗效:治疗组结肠传输试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益气润肠方在改善功能性便秘受试者结肠传输功能方面优于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标志物存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72、48、24小时标志物存留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汤剂能明显改善结肠传输功能,对照组:治疗前后24、48、72小时结肠标记物存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芪蓉润肠口服液在改善结肠传输功能方面疗效不及中药汤剂。持续稳定性疗效: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排便质量1级的受试者多于对照组,排便质量为3级的受试者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疗程疗程第四周,治疗组在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等症状积分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第八周,治疗组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性状等症状积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八周随访时治疗组的排便费力症状积分与第四周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排便间隔延长、排便费力、大便性状积分与第四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药物在改善排便费力方面持续稳定性较好。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1例研究对象因便秘加重出现肠梗阻,退出试验;治疗组有2例受试对象出现轻度腹痛腹泻,减量服药后症状消失。2.益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目的: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体现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方法:选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观察对象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分别在治疗前一周和疗程结束后一周进行评价,在观察者指导下由患者独立完成量表填写。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总分、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 PF)、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 GH)、活力(vitality, VT)、’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 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评分均有提高,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仅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 RE)评分有所提高,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芪荣润肠口服液疗效不如治疗组益气润肠方疗效好,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对照组芪荣润肠口服液不能全面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示其对与整体调节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局限性,并且其疗效不如治疗组的益气润肠方。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命治疗评分,治疗组总分、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 PF)、生理机能(role physical, R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 GH),活力(vitality,VT)、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 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评分高,并且躯体疼痛(bodily pain, BP)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并且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MH)两项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益气润肠方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尤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健康。结论:益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气虚肠燥证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