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从2006年5月至2006年8月,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分析了陕西省耀州区山地和平地两个葡萄园中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 CabemetSauvignon)的光合作用特性。通过田间活体测定光合参数,对比研究了山地和平地条件下赤霞珠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季节性变化及各种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系统研究了光合作用对光合有效辐射(PAR)、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
1、渭北旱塬赤霞珠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晴天条件下,山地和平地赤霞珠叶片的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次峰值均小于首峰值,山地赤霞珠叶片Pn的日变化曲线明显高于平地。山地和平地条件下,PAR和蒸腾速率(Tr)是影响赤霞珠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2、渭北旱塬赤霞珠净光合速率(Pn)的月份变化山地和平地条件下赤霞珠Pn月份变化存在一定差异,Pn总体表现为浆果膨大期(7月)>开花期(5月)>转色期(8月),在生长季大部分时期,山地赤霞珠的Pn日均值高于平地。影响赤霞珠Pn月份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依次为PA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Tr>相对湿度(RH)>气温(Ta)。
3、渭北旱塬赤霞珠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山地和平地赤霞珠Pn的光响应曲线均为二次函数型。山地和平地赤霞珠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390~1472(μmol·m<-2>·s<-1>)和1287~1410(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38.7~47.0(μmol·m<-2>·s<-1>)和36.7~42.6(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O<,2>8~0.036(mol·m<-2>·s<-1>)和0.019~0.034(mol·m<-2>·s<-1>)。与平地相比,山地赤霞珠具有较低的LCP和较高的LSP,表现为对光的利用范围相对较宽。山地赤霞珠光饱和时最大Pn(P max)和AQY相对较高,其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优于平地。
4、渭北旱塬赤霞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的响应山地和平地赤霞珠Pn的CO<,2>响应曲线均为二次函数型。山地和平地赤霞珠的CO<,2>补偿点(CCP)分别为46.08~48.27(μmol·m<-2>·s<-1>)和51.20~54.40(μmol·m<-2>·s<-1>):CO<,2>饱和点CSP分别为743~796(μmol·m<-2>·s<-1>)和813~846(μmol·m<-2>·s<-1>);羧化效率(CE)为0.056~0.073(mol·m<-2>·s<-1>)和0.036~0.043(mol·m<-2>·s<-1>)。山地赤霞珠具有较高的CE和较低的CSP,与平地相比,山地赤霞珠具有较高的CO<,2>利用效率,同化CO<,2>能力较强。
5、两地赤霞珠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山地赤霞珠叶片Pn和Tr显著高于平地(P<0.05),Gs和Ci也均高于平地,而WUE表现为平地高于山地。P max为浆果膨大期>转色期>开花期,这与CE的变化趋势一致。初步分析认为,山地条件下赤霞珠P max和CE等光合特性优于平地,山地赤霞珠具有较强的光合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