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发现我国某大学的4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训练后,他们口语中的语法错误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国内外纠正性反馈研究现状有些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性反馈研究多,学生自我纠正研究少;共时研究多,历时研究少;研究成果理论意义强,实践意义弱。本论文以纠正性反馈和自我纠正为理论基础,通过语法测试和进行问卷调查,从某理工大学由同一位教师教授的113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中抽取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历时半学年(2014.3.7-2014.6.6)共计六次的口语语音资料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错误进行识别、统计和原因分析。此外,对其在课后针对录音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错误进行的自我纠正进行识别、统计和原因分析。最后,通过电话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犯错的原因和自我纠正对其口语学习造成的影响。本论文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涉及到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学习者是否会出错。(2)历时半学年的学习中,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错误数量和自我纠正效果的变化态势。(3)造成上述两种变化态势的原因。(4)对我国口语教学的启示。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尽管68%的学习者在语法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经掌握了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的相关用法,但是在口语表达过程中他们仍然会犯错。(2)针对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学习者均有一定的自我纠正能力。(3)6名学习者中4名学习者自我纠正口语中第三人称单数错误的效果较为明显,9名学习者中5名学习者自我纠正口语中一般过去时错误的效果不太显著。(4)学习者均有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过度使用情态动词的问题。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根据错误的变化趋势和自我纠正的结果,推测学习者犯错和自我纠正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同时,通过对9名参与者进行电话采访,最终得出学习者犯错和自我纠正效果各不相同可能与13个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如下: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语内迁移、语际迁移、英语口语词汇、知识储备、认知限制、交流的压力、口语本身的特点、对口语准确性的认识、中国应试教育现状、不同话题的难度不同、课前准备和自我纠正练习不足等13个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应注重强调汉语与英语的异同,重视形式教学,针对学习者的错误给予适当和有效的纠正性反馈,并且鼓励学习者进行自我纠正。学习者应该坚持强化第三人称单数和一般过去时等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扩充词汇量,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对口语准确性的认识,注重语言形式,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纠正。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如下:借助对9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一般过去时错误及其针对此类语法错误实施自我纠正的效果进行历时研究,揭示了学习者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我纠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论文研究不仅对教师了解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口语能力和给予纠正性反馈的意义重大。而且,也有利于学习者明白影响个人提高口语水平的根本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口语技能。最后,本论文研究为纠正性反馈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