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六世纪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域内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其召庙建筑亦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现时代,召庙建筑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特征。但内蒙古地域内的新建藏传佛教建筑,由于没有完整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在实际的营建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面对此现状,内蒙古地域内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展开了积极的设计探索。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张鹏举、白丽燕老师以藏传佛教建筑“红召”的重建创作为契机,通过自身长期对地域建筑的设计探索,以及对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的研究,以具新地域主义反思特性的创作,严谨的治学风范,为新时代的藏传佛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方向。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建筑地域性的思考,融入历史观念,利用新地域主义的建筑创作理论及其实践,对内蒙古地域内的藏传佛教建筑“红召”之重建创作,进行进一步地深入挖掘、分析与探究。本文从建筑的自然条件、地方文脉、集体精神、永恒价值四方面入手,分析、思索建筑的环境、布局、形式、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以此来分析和思考“红召”在创作中面临的问题,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设计探索。在本文的最后,于在创作本身生成的空间形态中,寻找对新建藏传佛教建筑的启示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红召”重建创作的研究,思考在设计理论和实际营建上,为内蒙古地域内的新建藏传佛教建筑带来的参考和启示意义,以此解决实际营建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新地域主义的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思路,和一些地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