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叶枯病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树叶枯病(Hormodendrum mori Yendo)病原菌在PDA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10-38℃,适温为25-30℃,最适PH值为6—7,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萌发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该菌对多种氮源和碳源均能利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多种药剂可抑制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50-55℃。桑叶枯病在洞庭湖蚕区4-11月均可发生,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内越冬,该病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的特点。春季连续阴雨天气后,暴晴2—3天,再突遇暴雨,最容易诱发该病的大量发生。该病害流行因素是大量的越冬菌源,适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和大面积的感病桑品种。病害流行速度与4、5月份的旬平均气温、雨日、雨量、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一般旬平均气温≥15℃,旬平均相对湿度≥90%,旬雨日≥16日,旬降雨量≥90mm,往往就会造成该病害的流行。桑品种对桑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般鲁桑系新品种如育71-1、湘456、农桑14号等叶片蜡质层厚,病原不易侵入,表现出较高的抗性;而广东桑系品种如粤桑11号、沙2×伦109、湘杂桑1号等叶片较薄,容易受到侵染,表现出感病症状。推广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清除病叶,降低田间湿度,改良通风透光条件,喷施多菌灵药剂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其他文献
搞批评报道要讲究策略■王丽玲新闻批评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传播主要工具之一的报纸,更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批评报道这一手段,把政治、经济、文化生
糖、氨基酸及烟酸等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论文提出尽可能运用这些普通的天然有机小分子作为合成路线的结构单元,来组合成新的先导结构,设计合成能
腈菌唑是一种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杀菌谱广,对各种作物白粉病、禾谷类锈病;苹果、梨黑星病均有极高的防治效果。为使腈菌唑科学使用,评价腈菌唑在小麦上
期刊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量也不断增加。其中农田使用的农药,绝大部分进入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异戊烯基取代的苯甲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藤黄科植物中,具有多种显著的生物活性.为了进一步发现生物活性成分,对藤黄科藤黄属植物云南山竹子的枝条和果实进行了研究,从中分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微生物种群,本实验室保存的这些菌株对多种作物具有良好的防病、促生、改善品质、提高抗逆性的功能。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这类有益菌株进行遗传标
大豆猝死综合症,简称SDS,是世界大豆3个主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上发生的一种较新的真菌病害,它分别由2种镰刀菌Fusarium virguliforme和Fusarium tucumaniae引致。近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简称B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微生物杀虫剂,在过去的30多年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Bt的主要杀虫活性与其携带的编码ICPs(Ins
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是一种世界性害螨,能危害多种农作物,且抗性问题突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亟需探索和研究新的防控方法。R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