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仍需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我国反贫困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且受限于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方式,扶贫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区域层面,导致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精准度较低。为此,国家提出要开展“精准扶贫”,如何实现“扶得精”、“扶得准”便成为业界和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近一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于对精准扶贫概念的理论探析,但也主要集中在扶贫瞄准存在的问题、精准扶贫路径与对策、个案分析等方面,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政府精准扶贫监管行为方面的研究更显欠缺。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扶贫发展和研究现状,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及其运作机理,首先对精准扶贫、政府精准扶贫监管行为进行概念的上的理论界定;其次,基于博弈论,对精准扶贫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其对精准扶贫效果的损害,从而对政府加强精准扶贫监管行为的原因与必要性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再次,对政府精准扶贫监管工作的角度和方面展开研究,提取政府精准扶贫监管内容的指标,在筛选和检验的基础上赋予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起政府精准监管内容的指标体系,形成政府精准监管行为的理论分析模型;最后,为强化并改进政府精准扶贫监管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精准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它以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为目标,是由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有机系统。其运行过程涉及到多个扶贫参与主体、多种扶贫资源等要素以及众多环节,这一庞大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各子系统、各环节和各个参与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鉴于精准扶贫系统的复杂性,各子系统、各环节、各扶贫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整合难以自动实现,就需要对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加以分析,并通过政府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手段加以引导和监管,以确保各类精准扶贫资源、项目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可见,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的精准脱贫目标,政府必须加强对精准扶贫监管力度,从而规避风险,达到扶贫效果最大化,实现脱贫目标。